日前,“澎湃新聞”正式上線,并很快在用戶和媒體界引起了“澎湃”反響。有觀點認為,這是新媒體日漸強大的又一標志性事件,與之相對的則是舊媒體衰退趨勢。但從澎湃上線以來的內容表現來看,其真正令人“澎湃”的力量并非一個平臺那么簡單,而是更深刻的新聞思考,更符合現代人閱讀“口味”的內容生產。如果將濃墨重彩亮相的澎湃新聞僅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僅視為一個應景而生的新媒體,難免有管中窺豹之嫌。
事實上,在澎湃這個創新平臺上,仍然充分體現了傳統新聞模式的價值與力量。而澎湃的真正創新在于,使內容更適應讀者需求,讓新聞更有思想深度和時尚味道。正如澎湃新聞CEO邱兵的一篇發刊詞《我心澎湃如昨》,有人盛贊其充滿情懷、有人批評他爛俗矯情,而普遍的意見是:這根本不是一篇發刊詞。但事實上《我心澎湃如昨》卻收到了驚人的傳播效率和效果,這也是一篇尋常發刊詞難以比擬的。
至少現在看來,澎湃并沒有表現出超強的社交性或移動性,相反卻一再流露出內容的銳利與思想的厚度。在媒體創新的大勢所趨下,我們更應該意識到:創新絕非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當然也不是換個平臺、換個形式、換個包裝而已。特別是作為有著長期傳統沉淀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媒體行業,其創新必將是一次艱難創業的過程,難免遇到坎坷挫折。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創新,必須把握行業的核心規律,提升產品的核心價值,滿足受眾的核心需求。
將這一事件推及酒業,具有幾重啟示意義。首先是我們所謂的傳播模式創新,如果僅僅寄希望于搞個官微,卻依然延續以往的傳播內容和口吻,那是不可能令受眾“澎湃”的、酒業的傳播創新,同樣要抓住現代人對信息的核心需求。近來瀘州老窖官微中的“段子”經常被年輕人分享,由于其形式活潑、內容好玩,在大量娛樂化的制圖中,不著痕跡地表現瀘州老窖品牌活力,很受年輕人喜愛。酒業不僅要建創新平臺之實,更要行創新之事。
對于酒類產品創新同樣如此,經過去年集中推出新品的市場熱潮之后,今年的行業“主題”成為降價,這間接說明,很多酒類新品與當前市場“水土不服”,沒有取得預期的收效。究其原因,重形式而輕內涵的問題不容忽視。但我們身邊也不乏產品創新的成功案例,在市場低迷的整體環境下,紅星藍瓶二鍋頭取得了強有力的持續增長,贏得了廣泛市場認可。其創新由內而外,從品牌訴求、文化定位到酒體風格、直到外在形象,用時代的眼光和品位去詮釋傳統白酒,因而讓消費者為之心潮“澎湃”。
總之,創新的成功殊為不易,這些年倒下的傳統行業固然很多,而新行業的夭折者同樣數不勝數。令人“澎湃”的力量究竟是什么?那不會是一個APP或某個華麗形式,而是思想深處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