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仙潭酒業推出了“年份潭酒”的創新產品。年份酒已在市場上流行多年,仙潭創新之處在于說出了年份酒的“真相”。年份潭酒采用“釀造年份 + 灌裝年份”的雙標注,勾調過程中不添加其他年份的酒及任何其他物質,確保每一滴酒都是年份十足。而年份潭酒的整個生產過程,均按國際標準接受第三方公證。年份潭酒可以理直氣壯地對消費者說一句:我就是真正的年份酒。
貨真價實、明明白白,對于任何產品都是最起碼的底線,但“真正的年份酒”這句話,卻著實經歷了漫長等待和坎坷波折。
現在我們已很難辨清年份酒在市場的起始源頭,由于迎合了“酒是陳的好”這一傳統觀念,年份酒亮相之初就受到消費者熱捧,各種所謂的年份酒產品相繼亮相,令人目不暇接。而隨著年份酒產品的暢銷,疑惑也隨之而來:年份酒的“年份”二字究竟應該如何理解?是足量老酒,還是僅用少量陳年基酒勾兌而成?年份酒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這層“窗戶紙”始終無人戳破——酒企業心照不宣,消費者不得而知。也正是因為這層窗戶紙的存在,人們對年份酒的價值半信半疑,乃至對白酒行業的品質誠信產生質疑。
關于年份酒的真相并不復雜,但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距離,卻成為限制年份酒健康發展的門檻與瓶頸。一層“窗戶紙”都能成為門檻,這恰恰說明在行業傳統思維中,有某些強大的規則或習慣,擋在這層窗紙前面。這種陳規陋習就是以自我為核心,忽視消費者,隔閡消費者,利用產品信息的不對稱等“空子”謀取利益。
經過多年發展,加之當前行業調整期所產生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巨大影響,年份酒市場已經到了破局重生的關頭。要么與消費者坦誠相對,重新贏得信任和支持,要么繼續在“渾水”里顛仆,為市場所疏遠。瀘州市已于近期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當地企業,嚴禁無依據標注“年份酒”,“如確需標注的,必須備案有效的年份酒企業標志,且具有相應溯源證據”。種種跡象表明,年份酒必須走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必須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標桿產品,必須有人率先行動起來。
年份潭酒能否扮演這個顛覆者、變革者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所選擇的路徑。我們看到年份潭酒并沒有沿用年份酒產品的“酒齡”標注方式,相比于五年、十年、二十年這樣的產品語言,年份仙潭所采用的“釀造年份 +灌裝年份”的標準方式更加接軌國際,也更容易為消費者所辨識。選擇這樣一條路徑,決定了年份潭酒的工藝標準更加嚴謹明確,要對品質加以嚴格的自我約束,以及主動接受外界監督。
年份潭酒所選擇的路徑,既包含技術、品質創新,也涉及營銷、傳播方面的創新,而本質上是更加尊重和善待消費者。繞開那層無形的墻壁之后,要戳破窗戶紙就并非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