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意外,今年“雙11”又是一個大家狂歡的盛宴,在這個屌絲橫行的時代里,一個由中國電商發起的商業節日成為了中國“光棍們”不約而同的節日。
于是,新的記錄產生:經過24小時瘋狂掃貨,新的網上零售交易紀錄誕生: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突破571億元,其中移動交易額達到243億元,物流訂單2.78億。
雙十一這天,包括1919、酒仙網、中酒網在內的電商們也紛紛使出了渾身解數。據悉,酒仙網雙十一銷售417.9萬瓶酒,幾乎相當于一個中型酒廠一年的產量,其也以熱賣指數73903繼續位居天貓酒類行業TOP100店鋪中的第一位置。
不過,熱鬧的背后則是廠家心態的搖擺不定和酒業電商企業間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據悉,這次“雙十一”價格戰,酒仙網大約損失2000萬元。有人估計,這次雙十一四家酒類電商(包括酒仙網、1919、中酒網、也買酒)總計損失大約5000萬元。
似乎,在不知不覺間,雙十一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賭場,也是屠宰場。不管是賭場也好,屠宰場也罷,我們最終要看到的是最終獲利的是誰,成就了誰而又打擊了誰?
你是拿刀的還是被宰的亦或是一旁看熱鬧的,其實要區分這個并不容易,因為看起來你是一旁看熱鬧的,結果一轉身,你就成了別人案板上的魚肉。
要想弄清楚這個,我們先來關注酒業電商層面發生的兩個焦點事件,因為這或許就是酒類電商后續發展的一個拐點甚至是轉折點。
第一件事,是“雙11”前一天,茅臺于四川省工商局正式投訴1919電商平臺涉嫌“傾銷”。而此前一周酒企也罕見地集體對酒水電商平臺以聲明的形式發起一輪“討伐”。
這件事情的焦點就在于電商們“無底線的價格”——價格的下拉已經嚴重影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響了上有廠家和傳統經銷商們的利潤空間,而廠家也坦言:雙11的價格戰不能沒有底線。
第二件事,是兩個酒類電商大佬的“隔空對戰”。就像一場偉大的愛情是由兩個光棍一起締造的一樣,一場勢均力敵的商業比拼同樣需要兩個高手來施展各自的十八般武藝。
兩件事情過后,我們需要反思的是,電商行業中,以什么樣的競爭形式才能真正為酒類行業的發展和消費者帶去實惠并推進這個行業的健康前行。
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酒水行業的電商模式已經還處于初級階段,其標志就是“低價誘惑”,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顯然,這一階段,通過低價走量造勢很重要,即便是企業持續虧損依舊可以從資本市場融資來維持經營。
價格戰在行業擴張時期的確也是非常有效的武器,單如果價格戰是以長期犧牲行業合理利潤乃至虧損為代價的話,則肯定不是一個良性發展的模式,也不是一個行業有序發展的常態,我們現在正在倡導的行業“新常態效應”,其前提也是要求企業有序增長,以盈利為前提。
在今年的“雙十一”開戰之前,天貓、京東們開始宣傳的口號都逐步弱化了“低價誘惑”,重推“海外直供”和“快速物流”、“正品直達”等概念,已經弱化了雙11最初時期的價格戰,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上市的阿里巴巴應該成為電商企業學習的榜樣,對于未來的電商而言,“價格低”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砝碼,而是基本操守,電商企業們應該眼光放長遠,通過創新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謀求符合行業需求的盈利能力,從而推廣更為便捷高效的服務購買體驗,才可以獲得長久的發展空間。
電商平臺們需要注意的是,價格只是消費者購物的一個參考因素,而這其中融合了品質、品牌和服務等多重考核因素,當具備豐富購買能力80后、90后都逐步成為電商購物的主流人群,服務以及品質,也會成為他們線上購物首選。
維系自身持續的盈利能力,維持行業的長遠發展,維護整個產業鏈的平衡而不是去破壞和打擊它,這才是電商平臺們的底線。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