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是西方一些國家的感恩節,今天是《華夏酒報》25周年的紀念日。
據說美國人的感恩節是為了感謝上天的賜予和印第安人的幫助。美國人性格外露,長于表達,設立一個叫做感恩的節日來抒發情感。中國傳統上鮮有這樣直白的節日,比如粽子節我們叫端午,團圓節我們叫做中秋,除了中國文化底蘊深厚,大概還與中國人性格的含蓄、內斂有關。
但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我們從不曾模糊感恩的心。“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是很小時大人們就教導我們的,是淌在我們血液里最樸素的道理。
《華夏酒報》的25年,大約9125天里,沒有一時一刻離開過領導、專家、企業家和行業同仁的支持; 沒有一時一刻離開過行業管理部門、協會、企業、媒體同行的關心愛護;沒有一時一刻離開過這個生于斯、長于斯的行業的溫暖滋養。
對這個行業里外的人和事,我和我的同事們始終不渝心懷感恩。
我們把這份情感更多地融進筆尖里、指尖里,融進鏡頭里,小心翼翼地記錄和見證這個行業的喜怒哀樂,拂去灰塵,點燃亮點。25年,9125個日夜,2856次約會,一路芳華,一路風雨。
我們努力保持內心的溫度。正直、真實,有態度、有責任,這是25年來我們選擇的堅守。盡量不說虛話,堅決不說假話。雖然有時候也說了些套話,但要我們說違心的話,我們寧可閉嘴。因為那關乎尊嚴。
我們使勁為你加油。人有順勢逆勢,海有潮起潮落,酒行業有起伏漲跌。但無論在什么時候,《華夏酒報》總在忠誠守候,總在加油鼓勁。“塑化劑風波”最兇的時候,我們組織了43家業外媒體記者,請來協會領導專家,聚合在北京新華聯酒店,剖析真相,普及常識,以正視聽。我們使勁為你加油,因為我們就是你的一分子。
我們向這個行業和這里的人們致敬。這是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行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這里聚集著100多萬產業工人,這里的人們質樸、勤勞,用辛勞和汗水為億萬消費者釀造歡樂,制造幸福。我們沒有理由不為你自豪,我們沒有理由不向你致敬。
從1995年第一次進入《華夏酒報》,到2011年再度回歸,我也算酒報的老人了,實的和虛的職務也能列一串:《華夏酒報》總編輯、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中國酒業女企業家俱樂部常務副理事長,等等,和我的同事們一樣,最喜歡的稱呼還是:《華夏酒報》記者。慶幸的是,我們以這樣的稱呼與這里的人們一起走過了25個春秋。
在網上沒有查到25年前中國酒業總產值,與1989年有關的大約是——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在那年舉行;現在的宋河集團所有人朱文臣參加工作;華夏酒報記者劉保建出生;1年前,國務院批準名酒價格放開;3年后,鄧小平南巡……
下一個25年呢?值得我們用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