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業的并購整合中,往往伴隨著一波三折的復雜“劇情”,如今這一幕很可能在白酒行業上演。
日前,浮來春集團宣布成立國內首家白酒并購基金,該基金將調動百億規模的社會資本,推動區域白酒產業的融合發展。這一消息令人立刻聯想到早些時候掛牌轉讓的山東景芝集團,如果浮來春能夠成功將其收購,將成為魯酒領軍企業之一景芝酒業的實際控股方。
但旋即又有網絡言論稱,浮來春此舉有“惡意”之嫌。與景芝酒業20億元以上的銷售體量,以及極高的市場知名度和行業地位相比,浮來春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于是觀察者據此推測,浮來春意在快速攫取資源,尋求升值空間,這很可能對景芝酒業的今后發展帶來消極、負面的影響。
3月17日,記者從山東產權交易中心信息平臺獲悉,山東景芝集團有限公司國有股權轉讓項目中止掛牌。這也提醒我們,在對酒業混改、并購等發展途徑的熱切期待中,還必須面對現實困難,積累實踐經驗,對于酒業改革的“深水區”,無論參與者還是旁觀者,都要多些耐心。
如果單以“蛇吞象”的收購模式,就給浮來春冠以“惡意”之名,難免操之過急。放眼國內外市場,從不乏以小博大的并購案例,在近十年中,這甚至成為中國民族企業強勢崛起的一種訊號。
2003年11月,TCL集團和法國湯姆遜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合并彩電和DVD資產及業務,共同成立新公司“TCL-Thomson”,當時年銷售收入不足20億歐元的TCL在新公司中控股67%,而年銷售過百億歐元的湯姆遜僅控股33%。之后不久TCL又與當時全球排名第四的阿爾卡特組建合資公司,希望借此在快速發展的手機市場上謀求國際地位。
2004年12月,聯想以總價12.5億美元收購IBM的PC業務,創下了當時中國民企海外并購的規模之最;2010年,吉利與福特公司簽署協議,收購其旗下豪華車品牌沃爾沃,當時吉利的年銷售只有140億人民幣,沃爾沃年銷售卻接近130億美元,此舉甚至被國際媒體解讀為13歲“窮小子”迎娶86歲“洋公主”。
這些“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購,在當時幾乎都令國人熱血沸騰,并被寄予很高期待,而到今天回過頭來再看,卻并非每一次都能換來圓滿結局,TCL在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的經營中均陷入困境,聯想關于“1+1>2”的愿景仍在路上。事實上,“蛇吞象”式收購也被稱為“刀尖上的游戲”,甚至有麥肯錫公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司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企業發起海外并購,過程中大都處于劣勢,其中七成以失敗告終。
但如果換個標準來衡量,或許又是另一種結果。十年間,中國企業在走出國門,全球化布局的過程中,所吸收到的先進技術與理念,所產生的無形價值是難以衡量的,對于“中國制造”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同樣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如此看來,他們難道不是“贏家”嗎?
在聯想收購IBM時,柳傳志曾經說過,希望這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探索一些經驗,總結一些教訓。酒業同樣如此,在新的競爭形勢下,原有的格局和體制將迎來一次大洗牌,針對區域酒企的并購將愈演愈烈,由此吸納整合資源,提升行業綜合實力。對于“蛇吞象”式的酒業并購,我們未必要急著下結論,不妨多些積極心態,從中獲取心得經驗,這才是未來發展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