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如今,“寶萬之爭”愈演愈烈,其收購事件已經遠遠超出本身,成為中國金融資本逐漸控制產業資本的符號。這一判斷,也與財經人士預判相吻合,經歷改革開放以來的產業商業時代、資本市場化、多元化改革,尤其是2015年上演了激烈的資本泡沫破裂,中國就此將進入一個新的金融商業時代。其主題涵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等,今年以來,大量產品、企業證券化,尤其是通過新三板密集上市就是表現。
從今年的釀酒行業來看,前有迎駕貢酒、口子窖、威龍葡萄酒A股上市,后有九華山、酒仙網、伊珠酒業、紅酒世界、咸亨股份前赴后繼上新三板,近有江西暴雪啤酒和四川杜甫酒業分別在深圳和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大量公司證券化之際,并購也正在成為酒企發展方式之一,青青稞酒收購中酒網,歌德盈香并購也買酒和酒老板,百川系收購安徽酒商,京糖絕對控股華都酒業走入上游,1919酒類直供戰略合并購酒網等,其發生頻率快而且密,每件事件發生都給行業人士上了一節金融課。
每一個酒企成功IPO或每一場并購的發生,都對釀酒行業別有意義,或以市場化方式快速推進企業發展,或為行業誕生巨頭提供可能性。特別是并購整合雙方資源,形成協同效用,可為酒企提供規模效用,實現了資源互補到優化資源配置,進而形成管理協同和財務協同,提高運營效率,降低資金擴大風險,甚至還能帶來良好的償債能力,降低融資成本。
但我們又必須提防資本這個“門口的野蠻人”,傳統行業輕率地資本化,可增加公司的冒險基因,資本求快,一味用力、過于強勢的資本意志將破壞行業秩序和行業倫理。
正如王石抨擊姚振華的12字——“無信用、弱能力、風險大、毀品牌”,“彪悍而野蠻”的資本背景之深和用心之險,遠非傳統企業所能想象的,必須謹慎為之。
正如吳曉波所言,資本沒有善惡,但其行為會產生一系列的代價和公共連鎖反應,這需要敬畏和深入討論。
無論如何,暴力革命式的資本入侵,不應該成為“金融商業時代”的主流。對于以實業為基的酒類生產企業,“寶萬事件”這堂課值得猛然警覺,在金融資本謀定而動之際,作為產業資本,你是否做好了應對新變化的戰略準備,看清楚了門口前的“野蠻人”?當前這一領域法律未及修訂,眼前正是“一塊遼闊而隱秘的灰色狙擊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