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力特酒四廠包裝車間有一個團結而溫馨的集體——打盒班,她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加工好的盒片按要求扣成立體的形狀擺到酒箱里,方便流水線上的員工快速裝箱。打盒班共有7名女工,而且都是少數民族員工。
這些少數民族員工大多來自酒四廠所在地:胡地亞于孜鄉。在酒四廠工作前,她們大多是家庭主婦,生活比較拮據。伊力特包裝流程比較復雜,包裝車間的工作比較辛苦,但她們都堅持下來,并融入這個集體,她們說,累點苦點都不怕,有工作日子就有盼頭。
今年49歲的麥克熱姆是伊寧市皮革廠的下崗職工。下崗后,從事過很多工作,5年前來到酒四廠包裝車間。對一個獨身女人來說,每個月2、3000元的工資不是很多,但她很滿足。“靠著我自己的力量,我把女兒送到學校學習,以后前景大一些。”今年13歲的女兒上初中了,學習很好。她說很珍惜現在的工作,穩定收入,還有清油、面粉、過節費等福利,最關鍵是認識了很多朋友,每天上班都覺得很充實,她還會繼續干下去。
1991年出生的哈薩克女孩加尼婭,面容姣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剛出校門的她很靦腆,一說話就低著頭微笑。她是新手,到酒四廠包裝車間工作一年多的時間。“這里一個月工資2、3000元錢,比我以前在電信公司工作工資高多了。”家住鞏留縣的加尼婭高中畢業沒有考入心儀的大學,便出來打工,可電信公司一個月1000元出頭的工資難以為繼,在酒四廠打盒班工作的姐姐讓她來試試,通過應聘,她走上了這個崗位。“我一天打600多箱盒子呢!”雖然她的動作不是班里最快的,但靠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讓她很踏實。今年的古爾邦節恰巧與十一長假在一起,加尼婭說她要用自己的收入給自己買漂亮的新衣服,給家里人買禮物。
到打盒班工作已有6年的努力拉,是打盒班的冠軍,手快、準,她上個月只工作了半月就領了3000多元的工資。她告訴記者,30歲的她有著一對雙胞胎女兒,家里只有3畝地,一年收成只夠一家人吃喝,老公四處打零工,也掙不了多少錢,自己到包裝班工作后,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現在同村的很多人都羨慕她有一份豐厚的工資收入。
30多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歲的維吾爾族夫婦阿依夏和丈夫木依江·吐爾遜買買提都在包裝車間工作,兩人一個月有8、9000元的收入。一個打盒,一個洗瓶。阿依夏一天可以打800多箱盒子,工資高的時候可以拿到4000多元。11歲的女兒學習很好,在班里名列前茅。
“只生一個孩子,沒有壓力,她吃得好,穿得好,教育好,我們好好供她讀書,以后有出息獨立生活,我們很高興!”這幾年,利用打工的錢,他倆在家鄉蓋起了十幾萬元的新房,今年,依扎提還考取了貨車駕駛證。“再干個2、3年,有錢了買輛大貨車,跑運輸去!”
說話間,包裝車間質檢員黃麗群來到他們中間。“過年了到家里去啊!”依扎提向黃麗群發出了邀請。“每年,他們民族過年的時候,我們漢族員工都會到他們家去拜年,可熱鬧呢。”看得出來,在這里大家已經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
在酒四廠,還有很多這樣的少數民族員工,在這個集體中,他們不僅通過勞動創造了幸福的生活,還得到了精神上的豐裕和大家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