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受資深酒器藏家、人稱“套瓶王”的揚州好友董杭林之邀,筆者參加了在揚州舉辦的全國酒文化研討交流活動,收到了其贈送的、由其創意策劃的“揚州八怪”題材藝術套酒。
揚州,古九州之一,有著2500年的建城史,進入清代,經康雍乾三朝發展,富商大賈,四方云集,尤其以鹽業興盛,更呈繁榮景象,成為全國的重要貿易中心,經濟的繁榮,也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的興盛。各地文人名流,匯集揚州,有“天下名士,半在淮揚”之說。而“揚州八怪”正是在這時期活躍于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群體。
據各種著作記載“揚州八怪”有十六、七人之多,較為公認的是鄭板橋、汪士慎、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等8人為代表的書畫家,他們銳意變革,行為狂放,個性普遍孤傲清高。他們的作品,不受古法約束,用筆奔放自如,無論是取材立意,還是構圖用筆,都有鮮明的個性和創新精神。他們作品的藝術風貌背離了當時統治者所推崇的“正統”畫派,甚至把社會的陰暗面搬到他們的書畫、詩文作品之中,對丑惡的事物和人,加以抨擊,這種行為使得統治者的利益受損,故被稱為“揚州八怪”。
2013年是“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誕辰320周年,揚州春江酒業有限公司推出煙花醉“揚州八怪”系列紀念酒,其酒瓶采用揚州八怪的人、字、畫為題材,由深圳市千指佛包裝有限公司總設計,由景德鎮聚藝陶瓷藝術中心承制。這套酒瓶所用的書法、繪畫、人物資料均由揚州市八怪紀念館提供,其中人物圖形由著名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家王野翔繪制。
紀念瓶主體選用人物雕塑,按照中國畫的風格、根據歷史資料締造個性人物,造型古樸大方,栩栩如生,形態各異。酒瓶一套共8個,每個長17厘米,寬9厘米,高22厘米。每個人物旁邊配以一塊圓形的屏風,上有各位畫家的代表畫及書法,屏風背面是人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物的簡介,三位一體,相得益彰,每個酒瓶正面底座部位都有“煙花醉酒”字樣,背面都有香型、執行標準、質量等級、配料、生產許可證號、酒精度、凈含量500ml、生產日期、產地、地址、電話及廠名等,酒瓶底部有“景德鎮制”及“珍藏限量版”字樣。
為了凸顯紀念瓶的文化價值,灌制了地方名酒揚州春江酒業有限公司旗下的“煙霞醉”美酒,編號限量發行,并配有收藏證書。
鄭燮——怪在傳奇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為官清正,因開倉賑災,被誣告貪婪,罷官歸家,回揚州以賣畫為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他將書法用筆融于繪畫之中,以草書、隸書之法畫蘭竹,形成了刪繁就簡、清新脫俗的個人風格,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創作理論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段論,說明藝術創作的三個階段,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酒瓶屏風上是他的代表作《竹石圖》,用簡勁的筆鋒,勾勒出堅硬的巖石,氣勢雄偉,好似深山危崖之一角,有一種自然天成之趣。在整個堅硬瘦石折裥處,略施以小斧劈皺,崚嶒之態頓出。石前新篁修竹數枝,瘦勁挺拔,竹枝不高,竹干極細,但不脆弱,極其傲然。筆致靈動疏爽,竹濃石淡,濃淡輝映,妙趣橫生。兩竿老竹頂天立地,葉少而肥。簡潔清秀,高低錯落,竹有虛實,墨有濃淡,充分體現了鄭燮畫竹的簡瘦美感。
高翔——怪在淡泊
高翔(1688~1753),字鳳崗,號西唐,又號樨堂,江蘇揚州府甘泉縣人,終身布衣。青年時便與寓居揚州的石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石濤死后,高翔每年為他掃墓,直至辭世,可見受其影響之深。擅長畫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濤,所畫園林小景,山水危崗險徑,山崖幽篁,多從寫生中來,秀雅蒼潤,自成格局。畫梅皆疏枝瘦朵,筆意疏秀,墨色蒼潤,全以韻勝。精于寫真和刻印。金農、汪士慎詩集開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筆,線描簡練,神態逼真。亦善詩,有《西唐詩鈔》。
酒瓶屏風上是他的《彈指閣圖》,土堆上4株枝干挺拔的老樹,樹葉有的線勾,有的墨點,濃淡互襯。圖上草亭,建構奉愫平正,簡潔大氣,更見幽雅之韻。院中的三個人物,一行禮作揖,一躬身攙扶,似在相互交談,另一書童依偎在主人旁,雖寥寥數筆,造型簡練,卻栩栩如生,微妙傳神。在這靜謐安詳的氛圍之中,這樣的人物形象處理,給人一種超然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人物刻畫,神情動態,栩栩如生。詩題與畫意,渾然一體,耐人尋味。
金農——怪在才華
金農(1687~1764),字壽門,號冬心,浙江杭州人,工詩詞,精鑒賞,兼善書畫、治印。在“八怪”中,其學識修養最為廣博。性情孤高,曾被薦舉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后心情抑郁,遂周游四方,終無所遇。晚年居揚州僧舍,以賣畫為生,至衰老窮困而死。他獨創一種隸書體,自謂“漆書”,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好看。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花鳥、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還參以古拙的金石筆意,作品有《墨梅圖》、《梅花圖》等。詩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
酒瓶屏風上是他的《梅花圖》,全幅花枝繁密,生機勃發。以大筆淡墨畫干,濃墨點苔,枝條疏密有致。勾花點蕊,以粉朱、鉛白點染花瓣,清麗透逸,有暗香浮動,韻清神幽之感。畫面布局奇特,繁簡相宜,黑白對比尤妙。此畫在構思布局與筆墨意趣上各有特色,在輕盈瀟灑的風姿中含有沉厚穩健的意趣,淡墨點花,薄而潤,富有色彩感。淡墨略加石綠,以干墨勾邊,著筆自如。以胭脂點寫蘭花,重彩略為勾描筋絡,焦墨點提花蕊。色艷而不俗,靈動清新,筆意自由奔放,古拙麗秀,反映了作者獨特而不落俗套的藝術視角。用筆更為豪放縱橫,揮灑自如,紅蘭沒有用濃墨點蕊,倒也艷麗脫俗;畫面上方是他冬心體“漆書”,饒有情趣。
李鱓——怪在命運
李鱓(1686~1762),字宗揚,號復堂,江蘇興化人。自幼喜愛繪畫,后入宮廷成為宮廷畫師,因不愿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被排擠出來。善畫大寫意花鳥,題材廣泛。精于詩書畫的結合,以題詩發揮畫意,立意不時關乎民生。用筆揮灑自如,潑墨酣暢淋漓,一反文人畫的文秀纖弱,易之以奔放豪爽之格。他早年曾從同鄉魏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畫法工致;后又向指頭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喜于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跡參差錯落,使畫面十分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酒瓶屏風上是他的畫作《芭蕉萱石圖》,受徐渭、石濤影響,用筆揮灑自如,豪爽奔放,潑墨酣暢淋漓,將水與墨結合,并參以書法用筆,形成自己“水墨融成奇趣”的風格。近看畫面有淋漓鮮潤的濕色撲面而來之感,橫涂豎抹的闊筆,酣暢淋漓地透出溫潤的芭蕉特質,大葉高干的芭蕉成為畫面的中心和重心。芭蕉樹下—石,細筆寫出、淡墨點苔。
黃慎——怪在悟性
黃慎 (1687~1770后),字恭懋,號癭瓢,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寫意,間作花鳥、山水,筆姿荒率,設色大膽。早年師法上官周,多作工筆,后從唐代書法家懷素真跡中受到啟迪,以狂草筆法入畫,變為粗筆寫意。黃慎的寫意人物,創造出將草書入畫的獨特風格。黃慎的人物畫,多取神仙故事,對歷史人物和現實生活中樵夫漁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繪,給清代人物畫帶來了新氣息。
酒瓶屏風上是他的畫作《群乞圖》,取材現實生活,描寫災荒年中,乞丐們流落街頭,受人欺凌的悲慘畫面,表現出他對人民疾苦的同情。《群乞圖》,“道旁餓鬼嗤嗟來,搖尾乞憐殊碌碌”,描繪的是災荒年月,家鄉壽寧橋頭饑民餓殍慘象。
李方膺——怪在倔強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江蘇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出身官宦之家,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有《風竹圖》、《游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鈔》。畫梅以瘦硬見稱,老干新枝,欹側蟠曲。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主張繪畫創作應直接向生活學習,以創造出自己獨立的風格。李方膺的畫風如其為人性格,落墨雄肆渾厚,沉著痛快,用筆橫涂豎抹,脫略恣縱,以氣勢勝。與鄭燮、李鱓相友善,曾合作《歲寒三友圖》。
酒瓶屏風上是他的畫作《瀟湘風竹圖》畫面勁竹數竿,直指云霄,枝干挺拔遒勁,墨雖淡卻筋節有力。而竹葉禿筆橫掃,依風勢傾斜。夸張地幾呈平行之勢,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狂吹的情形,竹旁頑石闊筆涂寫,與竹渾然一體,更加突出了竹竿迎風屹立的不屈,并給予有力的支持,顯示了兩種力量的強烈的對抗性,贊頌了竹子與狂風頑強苦斗的精神。以濃墨寫蘭,翩翻飛動,花歌葉舞,有迎風作笑之趣,上下應答之態。
汪士慎——怪在人
汪士慎(1686~1759),怪在人,字近人,號巢林,原籍安徽歙縣,寓居揚州,一生清平,擅長花卉,隨意點筆,清妙多姿。尤擅畫梅,擅用繁枝,落筆端重,清淡秀雅,也常畫疏枝。不論繁簡,都有空裹疏香,風雪山林之趣。善詩,著有《巢林詩集》,六十七歲時,雙目失明,仍揮毫狂草大字,曾作佳聯:“竹宜著雨松宜雪,茶可參禪酒可仙”,可謂是結體精嚴,端肅有度,風神秀逸,并有巢林印章。
酒瓶屏風上是他的畫作《梅花圖》,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金農曾評日:“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金農稱他畫梅之妙和高西唐(翔)異曲同工。西唐善畫疏枝,巢林善畫繁枝,都有空里疏香、風雪山林之趣。千花萬蕊,頗富詩意。
羅聘——怪在使命
羅聘(1733~1799),字遁夫,號兩峰。原籍安徽歙縣,其祖遷居揚州。未做官,好游歷。博聞好學,終身以賣畫為生。為金農二高足之一,時常為師代筆,深得金農畫之神髓。其山水、佛像、人物、梅、蘭、竹、花鳥畫等均有造詣,筆法凝重,思致淵雅。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他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丑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丑態。兼能詩,著有《香葉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其代表作有:《《兩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畫竹有聲圖》等。
酒瓶屏風上是他的畫作《竹石圖》,是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以水墨來描繪,作品中以濃墨與淡墨來描繪竹竿和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有云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濕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筆濕墨勾染點皴,來描繪溪畔嶙峋的怪石,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整幅作品給人以一種濕潤,空靈之感。
這套煙花醉系列“揚州八怪”酒器,融書法、繪畫、人物藝術造型于一體,賦予了揚州地方酒本土文化的氣息,經典再現了“煙雨揚州夢”,成為宣傳揚州酒文化的一張名片,極具收藏價值。
(作者系中外酒器文化協會副主席,江蘇省酒文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蘇省收藏家協會酒茶藝文化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九州華棠酒器文化博物館執行館長)
您對本文有何見解,歡迎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