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套對獅酒,一套是五糧液太和殿對獅收藏酒,一套是日本沖繩瑞穗對獅琉球泡盛古酒。
國之瑰寶:五糧液酒
五糧液酒素來被稱為“國之瑰寶”“酒林奇葩”,是濃香型曲酒的典型代表,它集天地人之靈氣,精選優質高粱、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釀制而成,五糧液太和殿對獅酒是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榮譽出品,限量發售,曾經代表五糧液去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巡展,目前001號珍藏在五糧液酒史博物館中,作為五糧液的高端收藏酒,酒水絕對是典范之作,其釀制工藝也是采用了五糧液的一整套獨特工藝,經陳年老窖發酵,長年陳釀,經過數十位國家級白酒專家精心勾兌。
對獅造型酒器由國家級大師精心設計,采用紫禁城太和殿門前的一對雌雄銅獅原形等比縮小而成,整個獅子是采用包金工藝,色澤亮麗,每一個小細節都是按照太和殿對獅等比復制,甚至包括獅子頭上的45個發髻。酒器造型昂首挺胸,前肢直伸,側首蹲坐,猙獰威嚴,驕視一切,體現了威鎮八方。雄獅腳踩繡球,象征掌握社稷,雌獅撫摸幼師,象征子嗣昌隆,造型概括檢練,棱角分明,以形寫神,以靜為主,靜中有動。呈現出強健、豐腴的姿態,比例適當、結構合理,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威武莊嚴,雄壯大氣,整體顯得氣勢恢弘而穩重,是威嚴與寧靜的統一。對獅的頭和身體是圓形,底座是方形,體現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與白酒所要彰顯的氣度極為吻合,賦予了其厚重、高雅的藝術氣息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酒瓶高56cm,底座長41cm,寬30cm。
這款酒器中每一樽中盛裝著2斤52度五糧液收藏級高端酒,每對都有唯一編號收藏證書,所以不管在酒器工藝上還是酒水品質上都是五糧液酒中的經典之作。
琉球酒魂:泡盛古酒
在日本產的白酒類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酒和燒酒,燒酒中最有名的是沖繩燒酒,又叫“琉球泡盛”,泡盛酒是蒸餾而成的米酒,“泡盛”一名取自于發酵時大米膨脹并上浮產生氣泡,有著600年的獨特釀造傳統悠久歷史,但與清酒不同的是,泡盛使用泰國米,而清酒使用的是日本米;泡盛由黑米曲菌發酵而成,而不是清酒的白米曲菌,據說全世界所有釀酒業里,惟一使用黑麴菌的就是琉球泡盛。泡盛的制作方法于15世紀(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末年)左右由泰國大城王朝傳入琉球,琉球人進一步優化了其制作方法,并使用了當地特色的黑米曲菌。泡盛酒儲存時間越長風味越加醇厚,發酵時間為三年或以上的泡盛被稱作“古酒”。
對獅琉球泡盛古酒是由日本瑞穗酒造株式會社制造,酒精度:43%VOL ,容量360ml,原料與輔料是米麴、水,制造商地址:沖繩縣那霸市首里末吉町,此酒曾獲第24屆日內瓦世界葡萄酒利口酒大賽銀獎。
盛裝泡盛古酒的對獅酒瓶長16cm,寬9cm,高16cm,對獅酒器造型取自沖繩縣那霸市,原“沖繩總鎮守”波上宮內大殿前的一對獅子像,酒器造型其屈身前臥,頭披卷毛,雙目怒瞪,目光遠射,張嘴獠牙,揚頸直視,揚尾朝天,四爪強勁有力,神態兇猛且盛氣凌人,猙獰可怖,表現出兇猛、獰厲的性情,顯示了寺院守衛者的雄姿。酒器產自那霸市讀谷村的壺屋窯,壺屋窯從琉球王國時期就是主要陶瓷產地,在二次大戰的沖繩戰爭,壺屋窯奇跡似地逃過戰火,完整保存。
百獸之王:中國雄獅
據《漢書》記載,獅子不是中國原有的動物,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西域諸國將獅子作為珍貴貢品輸入到中國,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其名根據獅子梵文第一音“師”來稱呼,加“犭”旁表示獸類,成為“獅”。獅子是百獸之王,是勢力強大的象征,中國人歷來把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常用來象征神圣尊貴和威嚴,具有辟邪的象征功能,放在寺院、城門、宮殿、王府、衙署、宅第、陵墓的門前擺放一對石獅子,有著鎮宅護衛或鎮墓獸的角色。
中國的獅子,無論大與小,形制和形態較為一致,多是雄獅腳踏繡球,雌獅專心與小獅逗耍。但根據其具體形狀,在不同場合有不同意義,雄獅腳下最常見的繡球,就有張燈結彩,祈求太平之意,也有拋繡球是求愛的表征;而有的彩球上則刻有古錢幣,自然就是祈求發財了;雌獅腳下的小獅,反映了親子間親和的景象,是中國重視天倫的表現,也有子孫繁盛的象征;有的獅子嘴中含珠,以寺廟最常見,取其有“球”必應的意思;至于有的獅子口中銜劍,腳下踩著八卦等造型,則有鎮宅、驅邪的作用;獅子的嘴一個張開一個閉合,兩者代表吐納之意,例如銀行前面的獅子嘴巴一張一閉,張是招財,閉是守財,有錢財只吃不吐的意思。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石獅子是北京盧溝橋上的獅子,成為建筑藝術的精品。橋兩頭都有兩只大石獅鎮守欄桿,其兩邊140個柱頭上,都雕刻著玲瓏活潑的石獅子,這些石獅有雄有雌,獅子的造型各異,姿態多樣,神情活現,大小不一,最小的獅子僅有幾厘米,有的石獅子身上還負藏著幾只小獅子,窮極工妙,不但數目眾多,而且隱現無常,所以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這俗語,然而日本沖繩的琉球獅子也是數不清的。
琉球獅子:傳承歷史
日本沖蠅的琉球獅子則百獅百態,千獅千面,造型或站、或蹲、或坐、或臥,表情豐富,有的神秘,有的莊嚴,有的可愛,有的搞怪。一般張嘴的琉球獅子是公的,閉嘴的琉球獅子是母的,張嘴的代表進財,福氣從中而入,閉嘴的代表守財,不讓福氣溜掉。
查閱資料可知:日本沖繩琉球獅子起源于中國。因為中國是琉球的宗主國,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前來冊封時,發現琉球船小不經風浪致使船運業不發達,明太祖于1392年下令將福建善于造船航海者36姓移居琉球,為琉球政府打造大型船只。這些人來到琉球后,自成一聚落,這個最初被稱為“唐營”的村落,就是現在的那霸市名叫“久米村”的鎮子,在入籍琉球的閩人36姓中,不僅有造船工匠和水手,還有文化教育工作者,這些來自中國的技術移民很快幫助琉球結束三山割據時代,建立起統一繁榮的琉球國,留下了“先有久米村,后有琉球國”的一段佳話。
獅子避邪的觀念自從14世紀36姓福建移民帶入沖繩后,很快便溶入了沖繩的文化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琉球獅子形象。最初石獅為上層階級專屬,用來替王室守護宮殿、墳冢、廟寺,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了沖繩獨特的獅子文化,目前沖繩的獅子可以出現在任何場所,上至縣政府、縣議會、大型建筑門前,下至路口、橋頭、住戶門前都會擺上一對或幾對獅子;如門前無處擺放,則將獅子請上房頂、門柱、陽臺和墻上,有的竟登上了公用電話亭和郵筒,甚至各種獅子造型的旅游紀念品充滿大小旅游商店,在沖蠅獅子除了避邪傳統功能外,也具裝飾、旅游紀念功能。
文化遺產:首里古城
琉球沖繩歷史、文化、風土與日本本土迥然有異,不僅是土地遠離日本本土原因,最大原因沖繩原本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冊封“國家,由于琉球歷代國王與中國是“朝貢“與“冊封“的關系,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特別是受福建人的風俗習慣強烈影響。
沖繩給人最深刻印象到處可見古琉球的傳統、中國文化的痕跡,2000年成功登記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著名琉球王國的王宮衛城——首里城的大門,是一座帶有中國風格的牌樓式建筑“守禮門”,牌樓上“守禮之邦”這四個字就是當時的中國明朝皇帝明神宗敕封琉球國王時所賜,意為“琉球是禮儀之邦”;
還有首里城中最醒目的建筑物主殿、即原來是琉球國王辦理國事和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主殿的雙層建筑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極其相似,金黃屋頂,朱紅支柱,金龍雕梁,朱獅畫棟,非常耀目,可謂是形態宏偉,色彩鮮艷,金碧輝煌,一層內部國王御座上方的牌匾為清朝康熙帝所賜,上書“中山世土”四字,處處無不顯示出當時琉球王國受中國明清王朝的影響之深;
一般王宮正殿都是居北朝南,而首里城正殿卻是面向西方的。據說這是因為中國是琉球的宗主國,而中國在琉球的西方,所以琉球國王則以正殿向西的方式以表誠意,以示遙望大明。
受中國文化影響還有琉球的獅子,中國的獅子一般有五根腳趾,而琉球的獅子足上只有四指,中國的皇帝稱“帝”,而琉球王國的國王只稱“王”,這也證明了琉球王國向宗主國中國的謙卑。到了21世紀的沖繩文化,媽祖廟和孔廟依然是顯眼的建筑,還保留著濃郁的中國風情,可見琉球文化與中國閩南文化之間的鄉情并未因滄海桑田而磨滅。
戰爭記憶:靖國“捕”獅
除沖繩有眾多獅子外,日本本土東京靖國神社前也有一對從中國“捕”來的獅子。
據日本《靖國神社百年史資料編》載:在中日甲午戰爭時,1895年2月,日軍攻占遼寧海城,把城內的“三學寺”前一對石獅“捕獲”到日本,擺放在靖國神社的正門左右兩側,雄獅底座上刻著“大清光緒二年(1876年)閏五月初六日敬立”、雌獅底座上刻著“直隸保定府深州城東北得朝村弟子李永成敬獻石獅一對”,由底座刻文可知這對石獅,是一個名叫李永成的佛家弟子奉納給三學寺的。掠奪者非但毫無罪惡感,還堂而皇之地說成是“捕獲”的,如果石獅有靈,定會為蹲踞在靖國神社大門,蒙受百年羞辱而黯然神傷。歲月悠悠,百年殤思。這對中國石獅的命運很是不濟,它是在不幸的戰爭中不幸被掠到日本、又不幸放到了靖國神社,誰能知道,這對中國石獅何時能回到應該安放的地方?
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與日本這兩個永遠的鄰居歷經滄桑,歷史總在曲折中前行,曾經的刀劍相向也是事實,互學互鑒是歷史主旋律,割舍不斷的文化淵源與動人的佳話鼓舞人們以德為鄰;而今,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國際視野的拓寬,自尊、自強、自省,國人看待外部的世界更加理性,為實現中國夢,不斷從制度、文化,甚至從對民族性格的追問中尋找答案。歷史的教訓提醒人們“前事不忘”——不是延續仇恨,而是以史為鑒,超越恩怨,和平相處,開創未來。
(作者系中外酒器文化協會副主席,江蘇省酒文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蘇省收藏家協會酒茶藝文化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九州華棠酒器文化博物館執行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館長)
(您對本文有何見解,歡迎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