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4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呂諾)在金融風暴來襲的這個春天,蘇富比帶著懸念敲響香港2009年春拍第一槌。香港蘇富比8日交出了近7億港元的拍賣成績單,比預估價高出近1億港元。這表明,當前亞洲藝術品市場并不蕭條,已經透出春天的溫暖氣息。
拍賣市場規模收縮,珍罕瑰寶仍受追捧
藝術品市場有其自身規律,但也躲不開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2008年秋季拍賣會上,香港蘇富比拍品總估價約2.56億美元,而這次春拍藝術品的總估價減少到6億港元,經濟形勢的影響可見一斑。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說:“去年秋拍征集拍品收閘是在金融危機尚未顯現的7月,但到10月拍賣時,經濟形勢還是對買家心理造成了一定影響。這次春拍,面對當前市場環境,我們要力爭找到最好的拍品、制定最合適的價格。”
香港蘇富比今季特別強調選品精煉、估價適宜。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拍賣會上,由林風眠、朱沅芷、常玉、趙無極等創作的8幅油畫杰作,都是在被歐美收藏家珍藏近半個世紀后首度曝光,正式進入藝術品市場;中國書畫拍賣會的拍品,基本涵蓋了齊白石、吳冠中、李可染、傅抱石等19世紀、20世紀中國不同流派書畫名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藝術水平之均衡、范圍之廣泛,實為近年鮮見。
新鮮珍稀、品相優秀、出處詳細、估價適宜的拍品,受到藏家青睞。林風眠的油畫《漁獲》以1634萬港元成交,打破該畫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傅抱石的《醉僧圖》以626萬港元成交;清乾隆粉青釉長頸膽套瓶,最高估價為2000萬港元,結果拍出了4770萬港元的高成交價,創下了單色釉瓷器拍賣紀錄。
買家趨向謹慎成熟,藝術品價格回歸理性
在中國書畫拍賣會上,國內著名收藏家郭慶祥為一幅國畫出價到500萬港元時,仍有對手競價。郭慶祥于是放棄舉牌,起身離去。他說:“500萬是我事先劃定的上限,我不會因現場競拍氣氛熱烈而失去理性。”
長期活躍于紐約、香港、東京等地的古董經紀人、收藏鑒定家丘小君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買家此次持觀望態度,不肯輕易出手;另一方面,隨著拍賣行業的發展成熟,收藏家的文化素養和鑒賞能力也在日益提高。他們對藝術品價值有其獨立的判斷,認為值得才會出手,不會一味追高。買家的謹慎成熟,也會促使藝術品價格回歸理性。
亞洲買家競投活躍,亞洲市場潛力巨大
走進蘇富比春拍會現場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競投者大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亞洲人,還有不少人說著中文。
從拍賣結果來看,亞洲買家雄踞多場拍賣會的十大成交拍品榜。在外國名酒、中國書畫、當代亞洲藝術、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等多個拍場,排名前十的成交拍品均被亞洲買家購得;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十大成交拍品有9件被亞洲收藏家競得;名貴腕表十大成交拍品有9件被亞洲收藏家競得,他們當中有4位買家來自中國內地。
郭慶祥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人文化品位的提升,關注藝術品收藏的人會越來越多。真正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的藝術品永遠是一種稀缺資源。”
“香港是亞洲拍賣中心,從這次春拍整體上看,亞洲藝術品市場已經有了一些‘回暖’的跡象。”丘小君說。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