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界,似乎有一種“潛規則”——“匿寶”,藏家將自己珍藏的各種藏品深藏不露,囤貨居奇,以求“驚世”。
收藏是一種弘揚文化、傳承文明的健康行為或活動,合理合法,完全可以“陽光操作”。藏家之間三緘其口、互不露寶,擔心“露白”恐怕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一些藏品“露白”后給藏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覦覬的目光,不乏其例。于是,一些藏家便把藏品束之高閣,諱莫如深。
藏家的這種“匿寶”心理可以理解,但收藏行為本身是一種社會行為,需要一定范圍內的交流與溝通。從宏觀來看,藏友之間經常交流和溝通,像蜀人“擺龍門陣”一樣,在一起常“擺擺”,或是“話聊”,或是藏品交流,對于收藏者本身乃至于整個收藏隊伍都大有裨益。
經常面對面或通過網絡平臺“擺一擺”,一則有利于藏家開闊視野。收藏門類眾多,浩如煙海,藏家在收藏過程中都會存在眼界不寬、財力有限等現象。經常就藏品進行交流,可以打破這種局限性,開闊收藏者的收藏視野。
二則有利于提高收藏隊伍整體素質。收藏講究的是“眼力”,眼力又來源于豐厚的知識底蘊。就收藏隊伍來講,由于收藏門類不同,藏友之間總有隔行隔山、參差不齊的現象。藏友之間經常“亮寶”、“評藏”,則會在一定范圍內豐富收藏者的專業知識,拓寬藏品領域,久而久之,收藏隊伍的整體素質就會得到提高。
三則有利于提高藏友的識假能力。每個藏家手中都會有幾件“走眼”的贗品,經常亮一亮“丑”,可以通過“實物教學”,迅速掌握辨偽識真的知識和訣竅。
四則有利于增進藏友間的感情。藏友之間以藏會友,通過各種渠道常“擺擺”,彼此之間談一談收藏的酸甜苦辣,講一講“撿漏”之樂、“走眼”之憾,可以開闊胸襟,增進藏友間的感情。單木不成林,獨舟難闖海,一個人離開了友情的滋潤,他的人生將是蒼白和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孤寂的,收藏也是如此。只有經常交流,藏友才能更快地成長為成熟的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