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涿縣試點合影。二排右三為周恒剛,右二為胡子良,三排左一為筆者,后排中為辛海亭。
1957年河北省涿縣試點是白酒泰斗周恒剛先生主持的第一次白酒試點,是我國白酒工業煙臺試點(1955年)、金陵試點(1956年)后的第三次試點。涿縣試點不僅驗證了煙臺釀酒操作法,同時總結了涿縣經驗——“合理配料”和“穩、準、細、凈”操作的要求。1963年,對“煙臺釀酒操作法”進行修定時,將“低溫發酵、定溫蒸燒、黃曲加酵母”十三個字,修改為“合理配料、低溫入窖、定溫蒸燒、夫曲酒母”十六個字,被稱為白酒大法,對后來白酒工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涿縣試點于1957年3月開始,到7月結束,隨即在涿縣召開全國釀酒會議,推廣涿縣經驗。輕工部糖酒處辛海廷工程師和王光宏同學參加了試點。同時參加試點的,還有河北省輕工廳食品科胡子良科長和張繼希、齊文煥、朱郁芳(1953年南京工學院畢業)四人;北京釀酒廠有技術科楊恩澤科長和朱綺霞(1953年南京工學院畢業)和我們校友李宗炯;天津釀酒廠有夏文杰制曲技師和筆者,以后又增加了侯炳炎同學。
在試點期間,大概在5月份,槐花盛開,辛工還采摘了一些槐花,用酒精浸泡,試圖提取香氣,看能否應用于露酒生產。這使我聯想起名揚海內外、曾榮獲巴拿馬博覽會大獎章的直隸高粱酒及其改制的玫瑰露酒,肯定也是有心的先人們的創造。當時流行一首有關“槐花”民歌,歌詞大意是:“娘問女兒喲,你望啥子喲——;我望槐花喲,幾時開,喲——”記憶就像一只鉤子,鉤起歷史煙云的種種往事。
方心芳先生指導試點
試點期間,周恒剛先生邀請方心芳先生來指導工作。大約在1957年的5、6月,方先生一行來到涿縣酒廠,那是筆者第一次見到方先生。隨他來的還有一位,名字想不起來了,只記得長得高大魁偉,圓圓的臉,穿著西裝,風度翩翩,筆者猜想是侯德榜先生。因為他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都在黃海工業研究社從事研究工作。方先生是用夫曲代替大曲的創始人,是白酒工藝改革的開山鼻祖。解放后,方先生隨黃海工業社并入中國科學院微物所工作。而侯德榜先生是“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后來調入化工部當了副部長。
周恒剛先生組織了一個小型座談會,請他倆講話。方先生的話我淡忘了,隨同方先生來的那位先生的話,卻至今仍能清楚記得,他給降低山芋干白酒甲醇出了個主意。他說原料先加上黑曲進行悶料,因黑曲中含有較多果膠酶,可降解山芋干中的果膠,然后將降解產生的甲醇,通過蒸料排除,思路清晰。但后來可能因工藝復雜和效果不明顯等原因,未能采用。他們二位是上午約十點多到達,參觀、開會、吃飯,下午三點左右匆匆離開,看來是要趕火車。那時涿縣縣城就是個小鎮,只有一條街道,沒有公共汽車,從廠子到火車站足有三里多路,只能靠走路去。
以后,筆者有幸再次見到方先生。那是1968年,我廠溶劑(丙酮、丁醇)生產出了問題,連續倒了十多罐醪液。于是,技術科董春田科長派我和溶劑車間的張寶璽到科學院微生物所求教,接侍我們的正是方先生。他聽我們介紹完情況,立即大聲說:乳酸菌!乳酸菌!還給我們提供了檢測方法。回廠后一檢測,果然發現了一個大大的乳酸斑點。廠子認識統一了,辦法也出來了,就是徹底消毒殺菌。這就是我接觸到的老一輩釀酒大師,不僅知識淵博,經驗豐富,且平易近人。工廠小小的問題也都關懷備至,讓人敬仰。
同學命運各不同
王光宏同學是我們參加試點的四位同學之一,之前和我一起參加過南京金陵試點,在金陵試點時她負責“白酒糟利用”課題,試驗報告在涿縣試點結束后召開的全國釀酒會議上,經周工點名做過介紹。涿縣試點期間的五一勞動節,幾位同學相約來到北京,晚上在天安門廣場觀看焰火。第二天,我們又相約游覽頤和園。王光宏同學和另一位小李同志,也來到頤和園,我們一行人還在十七孔橋頭一起合影留念。但涿縣試點后,再也沒有見過王光宏同學。
李宗炯學友比我晚半年畢業,湖南人。他才華出眾,興趣廣泛,掌握俄語、英語,還會速記,在涿縣試點中負責菌種培養。我記得他測定白酒發酵中酵母增長、消亡曲線,是用菌落計數法測定的,比美蘭染色法結果準確可靠,受到周恒剛先生的夸獎。但由于那個特殊年代,因1958年北京釀酒廠發生的一起偶然生產事故——溶劑生產倒罐,他被送回老家勞動改造20多年。直到1978年才得以平反,轉年他就離世了,令人惋惜。
北京釀酒廠的朱綺霞也受到沖擊。改革開放后移居美國,已離世多年。而河北省輕工廳的朱郁芳女士,后來隨愛人調入長沙國防科大,和她通過電話,全家生活美滿幸福。河北省輕工廳的徐文煥,后來調衡水酒廠當了生產廠長。
涿縣試點中筆者做的工作
在涿縣試點中筆者主要完成了《白酒輔料評價》這一課題,通過測定不同輔料的疏松度、吸水量、果膠(水解產生甲醇)、多縮戊糖(水解產生糠醛)等成份測定,做出評價。可能是周工對試驗報告比較滿意的緣故,自打涿縣試點后,輕工部有關白酒的工作,例如參加白酒甲醇調查、修定白酒化驗規程和參加茅臺試點等工作,他都點名讓我參加。白酒輔料評價報告的數據,在周先生出版的一本書中,可以查到;輕工部和衛生部甲醇聯合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后來筆者以《關于白酒甲醇的幾個問題》,撰文發表在2009年2月20日《華夏酒報》上;茅臺試點中我負責的“幾個蒸餾方法的小型試驗”,模擬了固態、液態水蒸汽和液態直火三種蒸餾方法,比較三種方法的提香效果。結論是:我們老祖宗創造的固態蒸餾最好,其次液態水蒸汽蒸餾,液態直火蒸餾最差。
筆者花了約一個月進行試驗,報告給周工看后,甚為滿意,立即推薦給輕工雜志,發表在1966年的輕工期刊上,該報告和茅臺酒廠汪華一起署名。它是茅臺試點對外發表的唯一一篇報告,后來發現該報告被天津輕院戴仁澤教授,收入發酵工業教材中。當時還收到雜志社寄來的20元稿費,這可是我月工資的三分之一!我在茅臺試點的另一篇試驗報告——“茅臺酒分餾試驗報告”及試驗資料,在一次搬家時遺失,甚感可惜。
記得“茅臺酒分餾報告”中有紙上層析發現的十多個未知成分班點的RF值,以及分餾中酒頭比重的異常變化的記述和酸、酯、醛、醇的變化曲線。當時為做好分餾試驗,確保分餾溫度的準確可靠,筆者還到仁懷氣象站借來氣壓計,每天根據氣壓變化,校正分餾溫度。茅臺試點結束后,將資料移交給茅臺酒廠。
在茅臺試點中,有一件事印象特別深,值得提一提。一天,周工將一瓶上世紀30年代、蘭色商標的茅臺酒,好像是賴茅,交給我檢測。一聞變了味,一量酒度只有十多度。當時茅臺酒瓶是素燒瓷,未上釉,時間一長,酒精從微孔中慢慢滲漏揮發。但酒中仍保留了白酒風味物質,當我添加脫臭酒精后,出現了茅臺酒風格,變得可以進口了,這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1967年天津釀酒廠首創尾酒勾兌新法白酒時,可以說是受到這一現象的啟迪。酒尾因氣味不好聞,被稱為酒稍子,是因為諸多風味物質失去平衡的緣故。只要找到平衡點,就能將其中固態發酵產生的諸多白酒風味物質為我所用。既提高固態法白酒出酒率,又能提高新法白酒質量。在大師的影響下,以及通過工作的實踐,我對白酒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微生物革命
文化大革命初期,在發酵行業中還掀起過一次“微生物革命”,產生了微生物造紙和沼氣發酵等一些成果。我廠曾派受到毛主席接見的于振興老工人,到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的“微生物革命”學習班學習。回廠后他到技術科,交給我一張深層攪拌發酵罐圖紙。
但微生物發酵畢竟不像大躍進時期的土法煉鋼,隨便砌個爐子就可以干起來。當時天津食品發酵工業公司,為此組織了一次調研。有公司的倪培恒、工微所的于云嶺、以及味精、檸檬酸廠代表和我共計五人組成。走訪了上海、杭州浙江大學、江蘇無錫酶制劑廠、武漢和廣州等有關部門,最后由我代表向天津市一輕局彭有余局長匯報并提出建議。經彭局長拍板,決定建立天津酶制劑廠,當時要調我參加籌建工作。一方面出于對白酒事業的感情,另一方面我也因工作過于勞累,得了胃潰瘍,只好留了下來。從我公司技校調侯炳炎和藏昆元參加籌建工作。項目最后安排在集體所有制企業——天津麗華食品廠,建立了酶制劑車間,生產堿性蛋白酶,用作洗衣粉添加劑,同時還生產耐高溫淀粉酶,用于酒精濃醪發酵,以后又投產了固態法果膠酶。
可以說天津酶制劑廠的建立,是當時“微生物革命”運動推動的結果,像生物工程中的“美拉德”反應,2007年就被河南豐達生物公司用來生產白酒風味物質,有力地推動了新法白酒質量的提高。
天津白酒科研工作顯成效
1973年,在天津一輕局科研處王燕興處長的支持下,撥款5萬元,在天津釀酒廠建立了白酒研發基地。由我負責成立了科研小組,包括分析化驗,有鐘加元、方珍;微生物組有李淑慧、王桂英、劉生華;制酒組有劉家興、張振發、郝秀昇、吳文惠、許厚江、劉振海、常青年七人組成。由牛占山設計,建有濃、清、醬三種香型發酵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窯池20個;由熊思勤同學設計建造了適合串香、有容量較大,不銹鋼底鍋的甑桶;配備有當時比較先進的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儀,開展白酒科研工作。一次,周恒剛先生來廠參觀,對我廠研究基地大加贊賞,并表示要來我廠搞科研,這無疑是對我們極大的鼓勵和鞭策。
經過全體參試人員的努力,以及白酒老前輩的熱情幫助,我廠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績。有些研究工作,都走在行業的前列。如尾酒勾兌法新法白酒以及淀粉吸附低度白酒新工藝等等。我廠“淀粉吸附法低度白酒新工藝”論文,在鄭州召開的2007年首屆低度白酒高峰論壇上,由筆者宣讀并獲獎。《華夏酒報》同年以“津酒低度白酒研究綜述”為題,全文刊登。
當時的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為該會議發的紀要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參加本次論文征集的作者,有已年近古稀還在進行科研工作,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老專家,如:鐘國輝、郭宗武等老一代白酒行業科技工作者,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在第一線。這是對筆者最高的表彰和鼓勵。同時,筆者因對天津白酒發展做出的貢獻,1993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殊榮。

講述人 鐘國輝
鐘國輝,1936年生,畢業于廣東省立高級工業學校,曾在天津釀酒廠、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工作,在酒廠主要從事分析、檢驗和技術科研等。后參加輕工部提高白酒質量和降低消耗的南京試點和河北涿州試點、茅臺試點。曾為第四屆名酒評選的特邀評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宮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