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汾酒的國營之路又是怎樣的呢?退了休的王師傅在他自己家里,給我講起了新中國成立以后那一段汾酒品牌發展的傳奇史。
“解放以后,汾酒獲得了新生,新中國成立后汾酒的第一次大改變,是從1951年八槐街的新廠擴建開始的?!蓖鯉煾到蚪蛴形兜刂v起汾酒的故事,“解放初期,酒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為了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汾酒廠需要提升產量,也就需要擴建廠房,而新的廠址,就選在了八槐街。1951年,國家投資13萬元,進行新廠擴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汾酒開始引進新的生產設備,告別老作坊式運作,開始了規模化發展?!?/P>
“那新廠建成后,汾酒又是怎樣發展的呢?”我問。王師傅繼續說:“新廠建成之后,汾酒廠又經過多次擴建,才建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擴建的過程伴隨著技術提升。因為要在擴大規模的基礎上保證質量的穩定,就必須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記得1963年,我國釀造專家秦含章帶領團隊到汾酒廠進行科學試點,他用科學方法揭開了汾酒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工藝中的很多千古之謎,讓汾酒釀造技術更加標準化,使汾酒的品質更加穩定。到1978年,汾酒參加了中國科學大會,獲得科技成果三等獎。2003年,汾酒集團還榮獲了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呢,這是中國釀酒行業獲得的最高獎項,白酒行業也就是汾酒唯一獲得了這個獎,很了不起。汾酒進入國營時代后,廠區擴建速度快,產能提升也很快。剛解放時,汾酒每天只產酒40多公斤,到1951年時年產500多噸,到1957年時就是年產800多噸了,到1985年,汾酒廠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名酒生產基地,年產量突破8000噸,占當時全國13種名酒產量的一半。汾酒產能與日俱增,而汾酒廠的效益也越來越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從1988年至1993年,汾酒連續六年成為中國白酒的銷量冠軍,業績連續六年榮獲全國輕工業最佳經濟效益單位第一名,這是汾酒國營時代最輝煌的時期!汾酒被人們稱為‘汾老大’。你看,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也已經完工了,這個新工業區可以承載年十萬噸的產能,汾酒現在的發展速度比以前更讓人吃驚啊!這樣是老一輩汾酒人不敢想象的??!”
聽到這里,我想起這些天來在汾酒廠所看到的美景、建筑、車間和配套,沒想到這一切竟有這樣不平凡的發展過程!相信,聰明、勤勞、智慧的汾酒人,一定能抓住這個偉大的歷史機遇,一定會讓汾酒集團擁有一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