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直至盛唐,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迅速而且逐漸強盛的時期。秦皇漢武到貞觀開元之治,酒禮、酒道更加廣泛深入地與政治、軍事、宗教、文化藝術相融合,東方酒文化成為蘊含豐富、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在這些現象中,弘揚英雄氣概、頌揚正義、貶懲邪惡的酒文化更引起人們的關注。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酒道館記載的這個歷史時期的大事主要有:
呂不韋酒成大事。秦國大政治家呂不韋因好飲酒結交秦公子子楚,后又借酒宴將趙姬獻于子楚,再后又借酒帶子楚、趙姬及其子逃離趙國,歸秦接替了王位。呂不韋遂為秦之丞相,封為文信侯。
鴻門宴。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占秦都咸陽后,派兵守函谷關,不久,項羽率40萬大軍攻入,進駐鴻門準備消滅劉邦。經項羽叔父項伯調解,劉邦親自赴鴻門會見項羽。宴會上,范增令項莊舞劍,欲乘機殺劉邦,項伯也拔劍起舞,以身掩護。最后樊噲帶劍執盾闖入,劉邦脫險。
酒道館還展示了這段歷史時期著名歷史人物的畫像:
陶淵明畫像。陶淵明是晉代棄官歸隱田園的著名詩人,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詞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 《桃花源詩》等,他的飲酒詩對后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曹植畫像。曹植系曹操三子,曹丕登位后,曹植封于阿(今陽谷東北一帶)處于軟禁狀態。他在這里寫下大量借酒抒發憤慨的詩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年壽,賓奉萬年酬。”
華佗像。華佗,字元化,東漢沛國譙縣(今亳州市)人,三國著名醫學家,被后人稱之為“醫圣”。相傳曾在陽谷行醫救治鄉民,至今為人們贊揚。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證。” 被稱為酒中仙的李白這些詩都是說明唐代這一帶的魯酒品質優良。詩中沙丘、汶水,當時就是魯酒盛行之地,正是陽谷一帶。
酒道館還有兩則歷史故事:
一是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一生嗜酒,曾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詩。一日曹操邀劉備飲酒,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縱論天下局勢,何人堪稱英雄,論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曹操說都不是英雄,曹操的結論是唯劉備和曹操可以稱為英雄。二是宴桃園豪杰三結義。劉備、關羽和張飛,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酒道館還介紹了一部古書《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古農書,系北魏賈思勰撰。書中論述了釀酒程序,釀酒法計有43種,其中神酒法9種,釀白醪酒1種,笨曲酒法26種,法酒法7種。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