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是從1到N,而是從0到1。”這是被譽為硅谷天使、投資界思想家的彼得·蒂爾對于創新的著名論斷。在他看來,進步呈現兩種形式,一是水平進步,即照搬已有經驗直接從1跨越到N;二是垂直進步,即探索新的道路,嘗試從未做過的事,從0跨越到1。他認為,從0到1才是進步的未來。
如果說在過去大規模生產或是商業模式快速在市場復制是從1到N的話,那么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商業環境正在頻繁上演從0到1的進步。一如今年春節爆紅的“紅包”大戰,顛覆了傳統的硬廣告模式,成為連接消費者、多元推廣品牌的全新形式。
隨著智能終端的迅速普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一個全新的移動營銷時代已經來臨,傳統的商業生態面臨重構。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甚至斷言,如果想不清和手機有何關系,傳統企業將在三年內死掉。
到底移動互聯時代有什么特征?對傳統酒業有何影響?而酒類企業又該如何抓住移動互聯的時代大潮?
移動互聯時代要連接一切 在傳統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對消費者的認知并不精準,往往要依賴樣本市場的調研結論來進行探索市場營銷的策略。而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則幫助企業進一步了解市場和消費者,同時市場的范圍也得以擺脫地域的限制,做地球村的生意成為可能。
今天,隨著智能終端的興起和普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網民數量快速增長,中國乃至世界都在邁向一個前所未有的移動互聯時代,這讓傳統的商業環境發生了重構。
我們看到,自2013年微信快速崛起以來,越來越多的自媒體相繼出現,以“羅輯思維”等為代表的自媒體更快速聚攏起上百萬的粉絲群體。其創始人羅振宇認為,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是人類連接方式的一次革命。未來的社會將是自由連接(從組織化協作到自由協作)、豐富連接(從產品化商業到體驗化商業)、聚合連接(從中心化傳播到碎片化傳播)。
看到這一趨勢的騰訊在2014年提出“未來要做一家連接型的公司”,旨在“連接一切”。同樣深諳此理的還有百度和阿里,百度意在實現“與信息之間的連接”,阿里則是實現“人與商品之間的連接”。從根本上講,三者最終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基于移動互聯網,人們得以隨時隨地連接一切,而如何連接則成為商業模式變現的關鍵。目前來看,春節期間,微信、京東、阿里等平臺面向全國消費者發放紅包均是基于社交的方式,即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來發放現金紅包或是商家優惠券,這就為消費者進一步與商家展開互動,通過移動支付實現商業變現提供了可能。
在移動互聯時代,相比于IT、電商等行業,酒業在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方面相對落后。主要原因是酒業較為傳統和保守,在新事物和新渠道的應用方面敏感性弱、積極性不強。業界人士認為主要是缺少行業巨頭的引領。
不過,在2015年春節期間,洋河股份推出移動端應用、游戲,在春晚向全國人民派發紅包的舉動給行業帶來了一股春風。此前,洋河股份就順應O2O的火熱,順勢推出了旗下移動端購酒應用“洋河一號”,并請來青春偶像派陳偉霆作為形象代言人。洋河1號預計2015年將從全國的100個城市當中,抽取10000家優質配送網點,來進行“百城萬家店”的建設,其銷售規模將超過5億元。此外,洋河基于個性化定制、消費者參與的全新生產模式的“移動互聯全柔性生產模式”也已入選工信部“2014年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項目”,也是目前白酒行業唯一入選的項目和企業。可以說,在行業內,洋河是“移動互聯”的“第一個吃螃蟹者”。
再看行業內近兩年推出APP購酒應用,與順豐嘿客進行跨界合作,借助微信、微博進行業務推廣等都是對移動互聯時代的試水和探索之舉。
場景化營銷是下一個風口? 移動互聯時代讓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成為了可能,而就此所引申出的商業空間更是無限的。以紅包為例,央視春晚與微信紅包發生碰撞之后,一是品牌的營銷從硬性轉為軟性。此前,品牌投入巨資在央視春晚上打硬廣、品牌植入等形式卻換來了觀眾的不領情,而借助微信搖一搖紅包,品牌信息得以跟隨紅包悄然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中。這種軟性的品牌傳播非但沒有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反而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了良好的印象。
二是傳播的范圍更加廣泛,在微信、微博社交媒體的互動中,來自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占據較大比重,而依托春晚這一平臺,微信的互動得以下探至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市場。
三是借助移動互聯網,品牌傳播更具有精準度,在與消費者的互動中,企業得以感知來自消費者真實的聲音。依托大數據技術,企業甚至可以對消費群體是以年齡、收入、消費習慣等維度進行區分和考量。
總得來看,春晚與微信紅包碰撞出了移動互聯時代無限的市場空間。按照彼得·蒂爾的論斷,創新工場投資的項目——微車和七麥的創始人兼CEO徐磊表示, “紅包不過是0,而紅包背后所引發的支付場景之戰則是1。”
按照徐磊的理解,小小的紅包將釋放巨大的市場潛力,微信、支付寶通過紅包實現了用戶的迅速收集,下一步就需要打通消費和支付的場景支撐,進而實現數據的積累和商業模式的持續變現。
以目前紅火的O2O模式為例,要打通線上與線下,就需要平臺的支撐。騰訊基于現有的微信社交平臺及其所包含的搖一搖、附近的人、卡包、錢包等功能,就為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貫通提供了可能。春節期間,各地商家通過微信發出了各種形式的現金紅包或是優惠券紅包。消費者在獲得優惠券以后可以就近到門店或是線上平臺進行消費,卡包內的優惠券滿足條件后消費者就能夠獲得相應的折扣。而支付不必提供現金,在綁定了銀行卡的微信支付中即可便捷完成。
用戶習慣決勝市場成敗
基于場景實現商業模式的變現為行業企業展示了一片新的市場空間。我們看到,無論是酒仙網旗下酒快到建立的集購酒APP、配送網絡、支付手段于一身的應用場景,還是酒商依托微店建立的移動購酒平臺都是先搭建應用場景,再實現模式變現的路徑。相比于行業內的自我探索,阿里、騰訊兩大平臺為行業企業提供了較為成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熟的應用場景,即品牌入駐天貓、騰訊,繼而依托兩大平臺強大的流量導入和成熟的用戶運營工具,快速布局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移動互聯時代需要企業基于應用場景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記者注意到,行業內目前存在十多種購酒應用,其中既有酒類電商的APP,也有酒企自主研發的APP,但是,決定該APP成敗的并非產品的裝機量,而是用戶能夠對APP產生穩定的消費習慣。只有用戶把該APP視為購酒的主要入口,并且這樣的用戶在達到一定的規模,如百萬級別,客單價達到一定數額,消費滿足一定頻次等,才算該APP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分析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借助紅包等形式可以增加用戶的黏性,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這將有助于擴大移動支付的場景。對于中國酒業而言,目前在場景建設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一是用戶的入口,二是產品的豐富度,三是支付的順暢度,四是配送售后的便捷度等。在移動互聯的應用上,酒行業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更多借鑒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數據顯示,2014年天貓“雙十一”571 億的成交額中,移動端占比已高達42.6%,而2013年這個比例還只有15.2%。天貓能夠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達到這一成績,值得酒行業研究。
此外,如何強化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如何進行社會化的媒體營銷,如何依靠移動互聯技術搭建起消費場景,甚至構建出集產品研發、品牌傳播、產品推廣、市場銷售等于一身的移動互聯生態,還需要行業企業進一步探索。
(您對本文有何看法,可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閆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