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者為王”時代,酒品應該給消費者一個飲用的理由。
隨著行業回歸大眾消費的趨勢不可逆轉,關注飲酒本身可以為消費者帶來的愉悅感,飲酒文化能與消費者形成一定的共鳴,是消費者消費酒水的一個重要理由。
我們從來沒有停止訴說飲酒的種種美好理由。但長期以來,酒類企業特別是白酒企業,這種理由的訴求是基于自身發展,更多地選擇了沉重化的訴說,使得白酒和白酒文化顯得歷史感豐富。
然而,這種自我陳述的訴說方法,并沒有考慮白酒消費者的真實的感受。特別是當前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他們往往個性十足,青睞具有親和力的傳播方式。沉重感的訴說,讓他們望而生畏,使得他們對飲用白酒的價值感認同,遠不如他們的父輩。
基于此,白酒行業這幾年一直在思考真實的消費者需求,也并沒有拋棄遠離年輕消費者群體。從推廣各種青春小酒,到結合“世界杯”等熱點,推出具有時尚包裝的個性化新產品,從嘗試體驗性營銷到探索互聯網時代的價值觀等等。
上述這些都在證明,我們這個從來不放棄傳統,又樂于擁抱新生代的的行業,一直在給消費者一個飲酒的理由。
白酒時尚化的初級構建
對于中國當下接近4億人的年輕隊伍,白酒企業顯得有些久攻不下。年輕消費群體選擇葡萄酒或者啤酒,甚至洋酒的消費,讓我們感到無奈。
這些人并不是天生就排斥對白酒的消費,在他們看來,白酒品牌的張力、活力和誘惑力,不夠時尚化,更接近過往的歷史人物形象。與他們當下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相去甚遠,更不可能與他們的精神世界產生精神共鳴。
這也讓很多人指責中國白酒“長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過,從我們這個行業不斷涌現的活力來看,我們擁有極大開發年輕化白酒的熱情。
特別是在行業調整期以來,在每年的全國糖酒會期間,無論是五糧液、郎酒、瀘州老窖這樣的名酒企業,還是諸如大批不知名的白酒企業,都樂于推出“青春小酒”。這些青春小酒包裝新穎,時尚娛樂,很有年輕化的氣息。
青春小酒的出現,被行業認為是白酒回歸理性消費的標志之一。不過,也有反對人士認為,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小酒都能代表消費的回歸。白酒回歸消費本質的核心是從消費者出發,在調查和分析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開發相應的產品,建立相應的通路模式,而不是簡單地將某類產品等同于消費者品牌。
折中來看,我們欣賞這種勇于創新的表現,它可以視為行業在對白酒時尚化的初級構建。盡管有盲目跟風的嫌疑,但也充滿了積極創新、實踐白酒時尚化的熱情,是白酒遠離年輕消費者的明證。
從種種途徑上看,白酒時尚化畢竟是一個遙遠的構想,這個命題的領域也比我們想象中寬很多:作為一個載體,它體現出普遍的適應性和強大的持久性,既可不斷滿足不同的消費者,又可滿足他們不斷涌現出的全新需求。
行業當前對它的探索,也還處于初級階段,甚至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偽時尚概念的產品。有些產品只是在通過塑造一個卡通人物,再頻繁使用網絡化和潮流化的語言,其對時尚化的認知,可謂是相當之膚淺。
不過,行業目前也有成功的案例。江小白就是行業對年輕化和時尚化,解讀較好的一個產品。它不限于包裝訴求的時尚化,也不落俗于對網絡化語言泛濫使用,而是釋放一種符合年輕消費者心理的氣質,從而傳遞給年輕消費者一種時尚化的品牌。
即便它的“江小白”語錄體,并不是對網絡潮流語言的照搬,而是直接向網友征集,內容充滿了對當下年輕人生活環境的趣意解讀,其中多能做到與當下時勢的共鳴。
它既有著類似這樣的充滿了對往事的傷感回憶,又踩準了當下每個年輕人關注的熱點。在這里,我們看到,年輕和時尚可以是一種人生追求,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甚至還可以看作是一種潮流理解。
對于到底應該怎么去完成時尚化和年輕化白酒的構建。也許江小白公司董事長陶石泉說的較好:關注年輕消費群體,不單是推出幾款小酒,而是更多地傾聽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白酒不要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安徽孟躍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孟躍這樣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白酒要追求時尚化,但因為過于沉重化的訴求,無法為現代服務。
當下,白酒行業似乎并不缺乏對年輕化產品的開發熱情。就在今年全國春季糖酒會期間,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和劍南春等一大批名酒企業,還在爭相推出了小酒產品。這些小酒多以設計時尚和包裝炫目取勝。它們希望,憑借推出的這些年輕化產品,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并解決當下白酒年輕消費群體斷層的問題。
至少,這是白酒行業一個很大的進步,或者可以稱為開風氣之先河。
從以往來看,白酒行業專注于本身的發展,寄托于政商務消費的強勢拉動,對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是遠遠不夠的。也很少有白酒企業,主動把產品定位在年輕化,極少有白酒廣告啟用年輕化的人物代言,更多的時候,企業樂意選擇一個穿著西服、表情嚴肅的中年人物。例如像唐國強、周華健這樣“人到中年”的男明星。
不過,退一步講,即便是這些開發出的年輕化產品,因為接近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喚起了年輕消費群體對白酒的熱情,但它解決了白酒行業長期懸而未決的時尚化問題嗎?
換句話說,迎合和接近年輕人的語言習慣和消費品味,塑造藝術感更強造型、建立新潮大膽的語言風格、豐富色彩多樣的包裝和基于年輕口感進行的降度,就是真正做到了白酒的時尚化了嗎?
“其實,這不是時尚,目前國內推出很多時尚小酒,但我定義為偽時尚白酒,很多只是換個包裝,加個卡通人物,再加上一些網絡語言。”孟躍認為,現在白酒用的時尚外衣,并不代表就真的時尚,而消費方式、消費氛圍的改變才是真正地做到了時尚化。
體驗營銷滿足消費需求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傾聽消費者的需求?
當前,隨著以消費者為中心和個性化細分的時代要求,“體驗式營銷”正在席卷而來。這種新倡導的營銷方法,就是在傾聽消費者的需求。
體驗式營銷有其理論依據。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傳播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的“基本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這一趨勢基本上符合需要發展規律。按照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這就是后來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體驗營銷也有成功的案例。蘋果手機就用“體驗”打敗諾基亞,它不僅僅它是一款產品。從蘋果4S店來看,蘋果店內的體驗令人非常愉悅。消費者想體驗更多內容的話,蘋果實體店的員工,會在最大程度上幫助你完成下載,有時還會對消費者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當下,白酒行業內也出現類似的體驗營銷。例如,有些酒企開設專賣店,可以讓消費者在專賣店里品嘗和購買,最后根據消費者的需要制作個性化定制酒。有些酒廠開展消費者“酒廠之旅”,開展酒廠參觀和工藝體驗。通過這種體驗的方式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使消費群體更深入地了解酒文化,從而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
從前瞻機構的調研來看,當前,消費者對于飲酒樂趣和時尚化的要求也在增強,特別是80后、90后的人群。一般來說,他們更希望得到“微醺”的飲酒體驗。同時,他們更加注重個體體驗。
在經歷了標王廣告時代、文化營銷時代、價值回歸時代的三個歷史時期之后,酒業將開啟以參與、互動、體驗、社交、休閑為典型特征的品牌體驗時代。
在品牌體驗時代,產品的概念不再是酒本身,而是消費者以酒為載體,享受消費服務與互動參與的體驗過程。這種背景下,酒業必須跳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商品”經濟思維,上升到體驗經濟的新視角去重構。
不過,現在的很多體驗營銷,都是將體驗營銷融入終端體系,開發出“體驗店”、“體驗館”、“體驗中心”等新型終端體系,配套常規的終端形象建設、酒道表演、酒具、酒窖、白酒知識培訓及白酒活動策劃等。在教育和傳播白酒文化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而隨著體驗營銷的成熟,對消費者個體真實體驗的關注度還應該增強。要完全地把握體驗營銷的精髓,白酒行業還需要傾聽和尊重消費者內心的真實聲音,并做出改變。
未來的社會開放性和透明性增強,白酒的“權貴公務消費時代”“奢侈化時代”將終結,白酒消費正在回歸本質、回歸價值、回歸大眾主流消費,更加貼近市場,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將開啟白酒休閑消費為主的新時代。
盡管高端白酒消費下滑,行業發展減速,但隨著國家拉動內需政策的逐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經濟蛋糕切分開始向普通民眾傾斜。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將逐步增強,對大眾消費將是個長期利好。白酒正在回歸大眾消費。
未來的社會開放性和透明性增強,白酒的“權貴公務消費時代”“奢侈化時代”將終結,白酒消費正在回歸本質、回歸價值、回歸大眾主流消費,更加貼近市場,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將開啟白酒休閑消費為主的新時代。
隨著國家強大、人民富裕、政治體制改革,社會民主發展的推進,人們思想將更加活躍,個性更加張揚,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休閑身心,放牧心靈。
親朋好友,非功利的休閑聚會大幅增加,飲酒不再是一種負擔,不再需要戴面具,而是一種享受和釋放,是一種交流,是休閑的一部分。
就像英國人喝威士忌、法國人喝香檳、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德國人喝啤酒一樣,就像我們今天聚在一起一人點一杯咖啡一樣,喝酒不再需要察言觀色,不再需要拼膽量和身體,不再需要斗智斗勇,而是一種休閑消費,只同自己的興趣和個性愛好有關。
80后、90后正在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及隨后而起的“00后”等新生代,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中成長,在洶涌而至的自媒體浪潮中成長,在中西碰撞交融中成長,很多人受過西方教育和熏陶。他們將更注重自我,更關注價值,注重個性釋放、休閑和生活質量,更善于駕馭新興的自媒體。他們更在意尊重與平等,對權貴的崇畏之心大幅下降,不愛求人、愛維權,國家和社會將在他們這一代中更加開放和包容。
面對這些新生代,要加倍關注消費者,關注價值,關注他們的喜樂、孤獨、激情、彷徨和夢想,與之互動共鳴,給他們一個消費的理由。
在白酒業當前的困境下,不僅要研究如何應對政策等外部環境帶來的現時困難,還要研究變革將帶來的深層次影響,研究消費者的未來變化和今后的行業發展趨勢,預判并積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極調整,搶抓消費變革帶來的新機遇。
貧富差距的縮小,中產階層的增加,社會結構從“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中產階層成為主流,知識、財富、意識形態、生活價值觀等,也要經過碰撞、迷茫、重構,形成具有中國歷史和文化特色價值觀,追求“有尊嚴、有質量的自我生活”,消費開始進入休閑時代。隨著橄欖型社會的到來,白酒休閑消費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漸行漸近。
文化給消費者
一個飲酒理由
從當前白酒傳播的形象來看,多數人認為,整體上讓人覺得年齡偏大,就是一個50多歲以上的人,穿著西裝,團團胖胖的。這個形象并不是不好,但確實是不利于我們給年輕人“講故事”的癥結。年輕人一看白酒,就覺得屬于老干部時代,那個時代喝酒豪情滿懷。但跟當下差別很大,以這樣的想象傳播白酒,怎么可能發展年輕消費者?
也許白酒產生在風云變化的大時代,黃金十年市場上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大多是具有悠久歷史、獨特釀造工藝傳承的品牌。而現在我們進入了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年輕人需求為中心的小時代。現在,我們要轉向世俗英雄、小英雄、小故事,做小時代里面的英雄。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消費群體都是出生、成長在一個開放的年代,他們富于挑戰精神,喜歡新鮮的事物,也是網絡時代的忠實參與者,相比于60后和70后們,他們更愿意嘗試舶來品,更愿意向有品位的方向轉變,企業也要學會小故事和大故事結合,大時代和小時代結合,我們不僅有五千年的文化,也有當下的文化、時尚的文化。兩者結合得好,才能夠更好地贏得未來。
所以,我們有必要把故事重新講好,這也是在考驗我們的公關能力和敘述能力,以及跟年輕人溝通的能力。如果把故事講好了,即便是現在白酒沒有辦法通向年輕的一代,將來也是大有希望的。
我們也要在年輕人的文化認同上下功夫。
既然我們可以選擇李白等古人和唐國強、周華健等作代言人,那么,為了年輕化,為什么不能讓李宇春代言,為什么不能讓吳莫愁代言,看著不靠譜,但是其實也有一些道理。
因為我們必須深信,不管是李白還是李宇春,這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物,都是他們所處時代文化的側影,是時代和時代文化成就了他們的英雄之舉。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擁抱他們。我們也深信,唯有白酒文化與消費者共鳴,才能給消費者一個飲用白酒的理由。
企業要學會小故事和大故事結合,大時代和小時代結合,我們不僅有五千年的文化,也有當下的文化、時尚的文化。兩者結合得好,才能夠更好地贏得未來。
中國白酒行業是否正在失去年輕消費群體?大多數人都不愿直面這驚人的一問。
不過,有些現象終究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目前白酒的主要消費者還是年齡較大的男性,其中,50后、60后人群是白酒消費的主要力量。時至今日,他們的消費量和消費熱情還沒有減少,但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白酒消費人群“老齡化”將開始顯現。
“不要忽視小時代、小圈子、小故事。”張頤武向《華夏酒報》記者介紹說,白酒企業都喜歡講大故事,說自己有五千年的歷史,“這是事實,但企業也要學會小故事和大故事結合,大時代和小時代結合,我們不僅有五千年的文化,也有當下的文化、時尚的文化。兩者結合得好,才能夠更好地贏得未來。”
故事里面都包含一種精神。白酒作為一種高度同質化的物質,其消費是一種從物質到精神的滿足過程,落腳點也是精神。作為滿足人們精神產品的白酒,應該有一定精神的故事結合,隨著一代一代消費者精神的改變而改變。
一個傳統行業如果不能足夠地吸引年輕消費者,不斷地補充新的血液,那么這個行業勢必是不能長遠的。
一個傳統行業如果不能足夠地吸引年輕消費者,不斷地補充新的血液,那么這個行業勢必是不能長遠的。
白酒年輕化為何久攻不下?《華夏酒報》記者認為,除了白酒過去的形象太過傳統,語言不夠親和力,白酒企業沒有真正研究透年輕消費者的特點和真實需求也是關鍵。因此,白酒行業不太敢用年輕人群體去為白酒年輕化而設計,是制約白酒年輕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何不讓他們去做年輕化產品?他們去打造年輕化白酒產品,無疑更有優勢,定位也將更加準確。相比傳統的白酒設計思維,這些年輕的白酒設計思維,擁有和當下年輕消費群體相同和相似的知識結構和價值觀念。
他們的溝通也是最能引起共鳴的。一個年輕設計者設計的產品本身和產品特點能表達出年輕人的感受,展現出年輕人的個性。如現在的80后和90后年輕人,靠傳統文化崇拜來打動他們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他們藐視權威,對領袖的認識更加全面和客觀,不迷信權威,同時也厭惡一切形式主義的東西,他們對這些都會有更加精確的理解和把握。
他們也都喜歡來展現個人魅力。大部分年輕人都有前衛和時尚的情結,比前輩人生活得更加有意義,有精神價值追求。這些人走上前臺,是不是能夠改善一下這個過于傳統、創新不足的行業?
我們相信,在他們的執掌下,白酒企業能夠開發更多迎合年輕人喜愛的口感、度數、香型的產品,設計年輕人喜歡的瓶型、包裝,推廣年輕人喜歡的飲用方式,采用與年輕人情感契合度高、互動性強的營銷手段,最終拉近白酒與年輕人的距離。
(您對本文有何看法,可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