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光無限到急轉直下,白酒板塊在過去數日內初現盛極而衰的苗頭。作為業績一直最為出色的行業,其近期走勢究竟反映的是短線調整還是高增長態勢即將不再?有市場人士認為,白酒板塊資金獲利出逃是近期下跌主因。但如將目光從二級市場轉向銷售市場、政策及行業基本面來看,答案似乎是后者。
就在7月上旬,白酒板塊內包括貴州茅臺、洋河股份、酒鬼酒、沱牌舍得、水井坊、金種子酒在內的6只個股還創出上市新高。此外,近期陸續披露的幾家公司的中報預告業績也普遍不俗,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在50%以上,其中酒鬼酒更高達310%-350%。綜合而言,無論是二級市場股價表現還是中報業績,白酒板塊近期均冠絕兩市。
然而進入下旬以來,該板塊卻急速下墜。繼上周以-7.05%的跌幅領跌兩市后,昨日白酒股弱勢不改:13只股票僅山西汾酒微漲0.16%,其余全部下跌,多只個股已創出年內最大連續日跌幅。
白酒板塊怎么了? 茅臺酒“只漲不跌的神話”破滅,或是一個引子。
公開資料顯示,1988年之前,茅臺每瓶8元,但根本買不著;1988年7月,國家放開了13種名酒的價格,一瓶53度茅臺酒的價格從8元躍升至140元。2001年至2011年,53度飛天茅臺的價格繼續單邊上漲,從320元上漲到2300多元,漲幅超過同期金價。
然而今年以來,茅臺已多次降價。2180元、1960元、1880元、1680元……,飛天茅臺酒價格似乎坐上了降價直通車,目前最低已跌至1300元/瓶附近,不足半年下跌1000元。
“今年的茅臺酒價格連續下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當前的經濟形勢,其次是因政府控制‘三公’經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茅臺酒的銷售。”上海市釀酒專業協會秘書長吳建華表示,并不僅有茅臺“扛不住了”,五糧液、國窖1573等高端白酒價格也都有程度不一的下降。此外,中低端白酒也出現了降價跡象。據長沙一家超市負責人透露,超市酒價比較堅挺,但批發市場已出現松動,如一瓶388元的某品牌白酒,比春節期間便宜了三、四十元。
7月11日,國務院公布《機關事務管理條例》,規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將采取定員定額的方式,編制機關運行經費預算,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的規模和比例,采購經濟適用的貨物,不得采購奢侈品。
而據日信證券研究,白酒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其消費價值主要體現在情感的溝通上,工作需要、商務和政務應酬已經是白酒消費的主要原因,政府和企業是中高端白酒消費的主力,其消費占比達到60%以上,而交流感情、娛樂、突發情況形成的純粹個人支出性消費占比分別為10%、20%、10%。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白酒行業產能過剩的風險正在聚積。《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2015年全國白酒總產量將達到960萬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長8%,年均增長1.5%;銷售收入達430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60%,年增長10%。但僅僅過了一年,《規劃》中的產量目標已提前實現:去年我國生產白酒產量已達1025.6萬千升,同比增長30.70 %。
為此,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在《2011年行業發展趨勢總結》中發出產能過剩風險警告:必須要注意到白酒業大量的資本融合,正在刺激白酒產能的急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