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酒市場曾經歷了急速升溫、急速降溫的景象,以拉菲為代表的國際紅酒,價格一路瘋狂上漲。但去年9月,就出現重大轉折點,國內拉菲價格出現暴跌,一箱1982年份的拉菲,在蘇富比拍賣行的拍賣價已從最高70多萬元直降至30多萬元。其它一些名莊酒及其副牌都開始有不同程度的價格跌落。
過去酒商們把紅酒投資當成“富礦”,到今年,隨著紅酒投資的風險加速,不少人開始斟酌考慮紅酒投資收藏。
真假紅酒理不清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拉菲”都并非真正的“拉菲”。那么,這些似是而非的“拉菲”,或者那些同樣似是而非的紅酒品牌到底怎樣?“紅酒說穿了就是葡萄汁,只要原料是葡萄,經過釀制工藝釀造,怎么也不能叫假紅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佛山資深酒業人士老潘談到。
“國內很多有錢人,天天喝拉菲,然而他們喝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拉菲。”老潘說道?!袄啤辈⒎菃我黄放疲且幌盗衅放频暮戏Q。正是利用這之間的信息差,有些酒商才有著巨大的操作空間,“最常見的,就是用比如拉菲·傳奇等品牌來冒充拉菲主品牌,這也就是為什么拉菲明明數量很有限,但有些人卻可以天天喝到拉菲的原因。”
當然還有一些酒商,利用國人迷信海外紅酒、迷信品牌的心理,進行以次充好,從中牟取暴利。他們一般是將國外一些品質較差或者不達標的紅酒,用集裝箱運到國內的保稅區,在保稅區內自行灌裝,再利用保稅區的相關政策,搖身變成“進口”紅酒。
不僅在品牌上貓膩,酒標、酒瓶、酒水上均可造假,從而達到“混淆視聽”的效果。昨日記者在淘寶網上,發現有專人大量回收拉菲酒瓶,標價兩千元,并要求品相完好,瓶身和酒標沒有破損和污漬。
另一種徹徹底底的造假。從去年至今年初,佛山已發生幾起地下工廠灌裝名紅酒的事件,“將酒精、糖精、葡萄香精以及色素、酸、增稠劑、防腐劑攙和在一起,就能做出一瓶“葡萄酒”。說起此事,老潘有些憤然,”嘴巴和口感是永遠不會騙人的,要么你不懂酒,要么你就是明知是假照樣飲用而已。
紅酒資本在降溫
對于自營一家小型酒莊的阿斌來說,收藏紅酒最初是個人愛好趣味,現在它們是保持一定高端圈子的必需品,也是生活姿態的一種表征,還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個人投資眼光的體現。
他的很多藏酒大多來自頂級紅酒“新貴”——澳大利亞,“法國紅酒在國內市場上炒作的價格已太高,相對而言澳洲紅酒性價比要好很多。”他對記者說。
“大多數紅酒沒有陳年潛力,一般在上市后兩三年內飲用。只有占總量0.1%的紅酒才具有陳年10年以上的潛質,通常是頂級紅酒、白紅酒、甜白紅酒和波特酒,這些酒需要在溫度和濕度控制適當的環境中陳放后飲用。頂級紅酒在酒莊都有編號,喝掉一瓶少一瓶,我購買紅酒都是需有編號的現酒?!?/P>
他粗略統計,他的藏酒每年漲幅約為6%,“還是相對穩定,跑贏通脹,想像前幾年,大賺幾乎是很難了”。 事實上,投資類的紅酒只有進入“奢侈品”等級,才會受到追捧,才有保值甚至增值的可能。
投資玩的是心跳
和很多投資一樣,當紅酒變成“金錢游戲”,投資者“玩的是心跳”。
去年9月,國內拉菲價格暴跌。一箱1982年份的拉菲,在蘇富比拍賣行的拍賣價已從最高70多萬元直降至30多萬元。其它一些名莊酒及其副牌都開始有不同程度的價格跌落。
2010年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漲價,而2011年的市場情況一直低迷。據倫敦國際紅酒交易所的最新數據,拉菲價格自2011年3月以來平均下跌8%,是波爾多一級酒莊中表現最差的產品。 同時,國內“山寨酒”橫行、價格逐步透明等因素,無不考驗著酒商、炒家和消費者的信心。
整體來說,去年精品紅酒價格出現自2008年以來最慘烈的下跌,某些紅酒價格更是下跌近半,主要也是針對一線酒莊,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國外收購的主要是這些名莊酒,價格炒得太高,下跌屬于正常。
市場缺乏產業鏈條
在國外,紅酒投資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非常成熟的產業和金融產品。“當下中國的紅酒投資者普遍帶有機會主義色彩,尚缺乏成熟的心態和耐性。一些所謂的紅酒基金只是自我娛樂的游戲,無法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佛山一名持證品酒師阿蘭談到。
英國《金融時報》列舉數據:截至2011年6月,排名前11名的紅酒出口國順序為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國、德國、南非、阿根廷、葡萄牙、新西蘭。可以看到,中國進口紅酒市場份額在短短十年間飆升至2011年的近25%,另一方面中國國產紅酒的市場份額卻在明顯萎縮。
“目前國內投資紅酒主體,大多是游資(私募)和部分酒商。作為特有的中國市場經濟下產物,游資需要找適合利潤項目,可以不用了解紅酒真正的投資價值和特性,完全當作金融工具操作和炒作。這種游戲往往就像“擊鼓傳花”,由最后一個人來收場了事。
阿斌認為,紅酒投資對于中國市場, 缺乏公開、成熟的出讓機制和平臺及市場監管下,這種投資操作表現得還很“幼嫩”。
文/佛山日報記者 束維
淘識
投資級紅酒(Investment-GradeWine,IGW)指的是可以長期陳年并隨時間延長而增值的紅酒。從紅酒收藏史來看,不到百種的紅酒可以成為投資級紅酒。傳統的投資級葡萄,便是波爾多(左岸1855五大名莊,右岸柏圖斯、白馬、歐頌)、勃艮第頂級紅酒(羅曼尼康帝酒園)、頂級甜白酒(伊甘、德國甜白)。近半個世紀來美國加州那帕的頂級紅酒異軍突起,在投資回報中也表現出色,如嘯鷹Screaming Eagle、哈蘭 Harlan Estate等酒更是有價難求。
除此,一些極少量的意大利(如嘉雅GAJA、西施佳雅Sassicaia)、澳大利亞(奔富葛蘭許Penfolds Grange)等可納入投資級紅酒之列。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頂級紅酒上,出于將其作為回避資金風險的一種手段。畢竟,在風云變幻的資本市場中,投資紅酒相比投資股票有著“溫柔浪漫”的一面,股票是虛擬的金錢游戲,起落看不見摸不著,而紅酒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是文化和藝術投資的收獲,更是身份、財富和品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