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事件引爆,近期白酒股大跌。基金踩雷,資金瘋狂出逃,一時間白酒板塊成了競相拋棄的對象。酒類股是否已進入投資末路?后期還有沒有投資機會?《證券時報》邀請了招商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高級分析師董廣陽做客財苑社區,就備受關注的酒類股投資機會與網友進行了深入交流。
董廣陽認為,中國白酒市場化后有兩個黃金時代,一是上世紀90年代初到1997年,一是2004年到2011年。白酒行業也有周期,今年起2年內處于調整期,其實估值上國內白酒企業已經和國際接軌,無所謂崩塌。經過調整后,白酒行業還是會有好的回升。他認為,烈酒行業是具有高盈利能力的消費品,不管國內還是國外,都是良好的投資選擇。
董廣陽進一步解釋,板塊整體下跌初期,是基本面和業績的雙重擔憂,到后期的殺跌,應該會有部分個股被錯殺。明年確實要尋找那些能夠逆勢增長的公司,范圍還是在老名酒里。他相信酒類行業長久的生命力,酒類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機也出過,如1998年山西假酒案,2004年的甜蜜素事件,不過最終還是走出來了。每一輪危機,老名酒都挺過來了。
對于昨日白酒股再度集體大跌,董廣陽認為,對于白酒業是平穩增長還是出現類似1998年起的大調整,市場有很大分歧,所以不利信息對股價造成很大打擊。他認為,從企業這幾年大量投產、向渠道擠壓,從今年需求回落但企業業績高增長的背離看,明年白酒企業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現在還有幾個負面擔憂沒有落實,一是企業明年規劃的降低,二是春節消費的平淡,三是政策是否限制,這些擔憂沒有釋放前,板塊機會比較匱乏。
談及酒鬼酒塑化劑事件,董廣陽認為,說酒鬼酒增長有貓膩不準確,酒鬼酒的崛起得益于前兩年的管理和品牌梳理,得益于行業形勢良好。所謂部分經銷商邊炒股邊賣酒,有時也無法避免,但應該是少數。企業的改善,在困境走出來時彈性很大,但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完全復制是不可能的。他還認為,塑化劑不是人為添加的,且目前的含量對人體確實還沒有害。這是正面的兩點。負面的問題是:在行業基本面向下的趨勢中,這個負面事件會傷害消費者的心理和經銷商的信心。酒鬼酒崛起時間還不夠長,招商招得很快,將來需要花時間去挽回消費者,而不是增長多少。從這點上看,酒鬼酒明年的業績增長不是很樂觀,目前的股價安全邊際還不充分。
有網友說,有媒體說白酒企業有主動添加塑化劑的動力,理由是塑化劑可以顯著提升白酒的觀感、口感。對于這個質疑,董廣陽認為,塑化劑的作用是提高塑料柔軟性,提高飲料濁度,而且檢出的量只有1PPm,起不到增稠、凈化作用,質疑是不可靠的。而且名酒高檔酒屬于純糧釀造,不需要添加香精,也沒有用塑化劑鎖住香味的必要。
有網友擔憂國家高度重視反腐工作,以及80后的年輕人不喜歡喝白酒,對白酒業長期增長有疑慮。就此,董廣陽認為,如果白酒只是腐敗用品,這個行業長期是不健康的。不過正當的商務白酒需求還是不少,私人聚餐消費也需要白酒。80后對白酒的接受度確實沒有60、70后高,人口結構確實很有啟示意義,但近幾年內60、70后還是社會中堅,有消費能力和消費量。
另外,對酒鬼酒以外的白酒企業為什么不發表申明撇清與塑化劑的關系的提問,董廣陽認為,不少名酒企業都通過多種渠道說明其質量沒有問題,但行業信任危機時,自己出公告撇清(塑化劑),可能不是太好的決策。當然,現在衛生部還沒有完全定調,在深入排查,且酒中塑化劑含量標準沒有制定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