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2015年終秀的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判斷:金融商業時代的開始。
他的觀點是,過去36年是產業商業時代,企業所賺取的利潤大部分是由產業盈余產生,而到了2015年,經過了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多元化改革及激烈的資本泡沫之后,我們將進入“金融商業時代”——并購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社群經濟將大行其道,服務將更加多元化、信息化甚至證券化,而傳統的制造業會被集中淘汰。
這一年,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企業利潤出現了明顯下降,資本市場也遭遇了劇烈波動,在此背景下,酒行業依舊蓄勢調整,找尋出路。不過,行業對比來看,白酒行業似乎已經開始了砥礪反彈,艱難開啟了一輪新的發展周期。
一個細節是,在近期五糧液12·18經銷商大會上,明確提出2016年提價計劃的底氣所在。而隨著2015年以來白酒市場的探底復蘇,提價已成為不少企業在2015年的重要手段,茅臺、瀘州老窖、郎酒近期也都在價格上提出了新的措施。
2015,中國酒業在深化調整中創新布局未來。以過去一年酒業所發生的大事為線索,梳理回顧2015中國酒業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中國酒業正在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期。
混改2015:鋪就大路
混改的聲音從年初一直喊道年尾,在這其中,有的已經卓有成效,也有的剛剛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但更多的還是在觀望,在徘徊。
2015年年初,剛辭去下屬上市子公司董事長職務的李秋喜就調研了上海汾酒銷售公司混合所有制試點情況。
據《華夏酒報》記者了解,汾酒將成立相應的改革辦,由李秋喜全面主持,而除了汾酒之外,五糧液、茅臺等企業都在近期表示將成立各自的改革領導小組,小組長無一例外都是由企業一把手兼任。
對于未來的混改模式,山西汾酒銷售公司總經理劉衛華也透露出汾酒一些新模式的看法,對于混合所有制,其認為不能為了混合而混合,要揚長避短,把汾酒暫時做不到的市場交給混合所有制企業去做,例如,汾酒的上海模式,未來很有可能在其他區域進一步推廣。
五糧液在2015年也已經邁出了混改的第一步,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而后續路徑如何走,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的觀點是“不能操之過急”,在他看來,五糧液是國有企業,混改要進行層層審計,在混改問題上,方針問題已經指明,但要拿出指導意見還需要一段時間。
據了解,五糧液現在的境地是問題倒閉改革,涉及到的頂層設計、組織架構和企業的體制機制都需要重新梳理改革。
在行業寒冬中,白酒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們終于等到了改變“國有體制對于市場化機制的束縛和限制”的最佳時機,然而,改革的貫徹和執行不是簡單地出個方案,而是需要企業根據各自的特點和行業態勢來制定切實可行的“落地措施”,也需要當地主管政府部門給予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這是新時期指導和推進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從總體要求到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提出國企改革目標和舉措。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認為,白酒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于白酒行業是利好的,有助于白酒企業在渠道、物流甚至是產品方面做出調整。
對于今后企業的混改步伐和未來行業的混改趨勢,盛初咨詢公司董事長王朝成認為,名酒企業資本化會向一個重要方向推進——管理層和員工持股,這不僅會成為中國國企改革的新動向,也會成為酒業混改的主要方向。
資本2015:醞釀大勢
資本的能量一直在左右著市場的格局。
臨近年底,愈演愈烈的“寶萬之爭”讓我們看到了資本市場的貪婪和其巨大的能量,另一方面,也讓我們見識到了企業在面臨“資本大棒”時應該有的謹慎和必須堅守的底線。
可以說,當下的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企業都需要“過冬的棉衣”,很多酒類生產企業也是如此。2015年的寒冬已經“凍死凍傷”了很多中小型酒廠,而剩下的眾多酒企對資本的態度可謂是急不可耐。不過,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資本洗禮之后,酒企有時也應該學一學萬科,對資本抱以嚴謹的態度,畢竟,在這一方面,不少企業都吃過苦頭。
此前,有觀點認為,2015年以后,白酒行業資產價格進入相對更合理的區間,此時才是進行產業整合和重組較好的時機。
“五糧液想盡快向全國布局,目前白酒許可證才8800多張,能進入我們眼簾,可以被選擇的不到100家。之后選擇肯定跟以前不一樣的。投資并購1億元和10億元的難度和精力、物力是一樣的。 ”此前,五糧液對外合作部部長劉國強曾坦言五糧液也要加快并購之路。
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認為,五糧液的并購機會會在“十三五”期間:“20%的企業會獲得80%的利潤和市場占有率。‘十三五’期間酒業三、四線包括部分二線企業,肯定會消失一批,這才是五糧液整合資源的最佳時期。”
此外,更多的國企諸如茅臺、洋河等也都在混改模式中提到了各自的并購意圖,或許,今后的一段時間內,由白酒企業巨頭引領的并購擴張會成為行業一個新的發展周期。
2015年,資本市場上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迎駕貢、口子窖的主板上市,以及以酒仙網為代表的電商在新三板的上市。
在2015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安徽有相繼兩家白酒企業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可以說,上一個黃金周期內,徽酒板塊內大多數企業都把握住了機遇,站到了風口之上,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在隨后的行業調整期內,徽酒企業也開始變得冷靜和理性,在平穩過渡當中,尋找下一個機會點。
如今,安徽已經有四家白酒上市公司,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均成為現有白酒板塊中僅次于四川的區域力量。而下一步,在具備了資金實力和品牌效應之后,徽酒的外拓步伐或將加速向前,而其布局全國的動作也不再僅僅局限于產品層面。
而對于酒類電商企業們來說,渡過了初始創業階段之后,企業紛紛迎來了發展的轉型升級階段,從開始的“價格戰”到今天的“服務戰”,體系逐漸完善之后企業面臨的資金瓶頸和人才困境等問題都需要一個資本平臺來解決。
相比于白酒來說,啤酒的冬天似乎更加寒冷。
從國家統計數據即可見一斑。繼今年上半年國內啤酒市場錄得6.2%的下滑后,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也顯示,2015年1~10月中國啤酒產量為4197萬千升,同比下降5.73%,在白酒、葡萄酒、啤酒三大酒種中下滑幅度最大。
在此背景之下,百威英博與南非米勒之間的這場“世紀大并購”也成了年內啤酒行業最大的看點,而由此會給國內啤酒市場帶來多大的機會,又暗含著怎樣的威脅至今尚未明確。
不過,可以預計的是,經歷了2015年的資本大戰之后,整個國內啤酒行業已經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競爭時代——不以大規模并購做大市場份額和占有率為前提,而是以效率優先和整合管理為切入點,這個時代的關鍵詞是盈利、市場和產品服務。
電商2015:生態大局
2015年應該稱得上電商平臺們的大舉擴展之年。
加上2015年11月上市新三板的品尚匯,是繼金易久大、1919、柏星龍和酒仙網之后,酒水領域第五家登錄新三板的企業。
品尚匯宣稱自己要成為“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的首家B2C垂直電商、首家酒類垂直電商”。但實際上,其正在布局自己的B2B項目。
酒仙網旗下的酒類電子商務B2B平臺中釀酒團購已經獨立運作了一年多時間,據悉,公司目前已布局1000多個區縣,已經覆蓋除西藏、貴州等少數地區的全國市場,并預計在未來三年內發展一百萬個會員,率先搶占酒水行業B2B電子商務市場。
而近期,中釀酒團購總經理王文明更是放出豪言,“按照目前的模式,除中釀酒團購外,酒類B2B在明年不可能拿到一分錢的融資。我敢開出一億元找人跟我對賭,也希望有人能贏我。”
顯然,競爭更加激烈,而市場卻愈加理性。
在互聯網的介入和推動下,線上線下開始了加速融合,而由此帶來的銷售渠道的鏈條和銜接也更加緊密。
在此背景下,很多酒類電商企業尤其是領導品牌們都在試圖重新構建一種新的市場生態體系——準確地說,是一種新型的健康的酒業銷售新業態,它的特點是便捷、有序而又高效優質。
在競爭之下,讓電商平臺更加和諧也更加理性和包容,顯然已經成了各大電商領軍者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