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行業的并購似乎也是如此,年年有,卻也是年年新,年年都有不同也有新的特點和趨勢。
2015年內堪稱最大也是迄今為止啤酒行業領域規模最大的一次并購就是百威英博與南非米勒之間的這場“世紀大并購”了,全球最大啤酒廠商百威英博啤酒以每股44英鎊的價格與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南非米勒公司(SABMiller)達成收購協議。這將締造市值2500億美元的超級啤酒大國。
百威英博收購南非米勒,全球啤酒市場的集中度都將進一步加大,而并購帶來的協同效應以及成本開支的減少將進一步提高國際啤酒行業的凈利率。此次并購或將刺激中國啤酒市場的整合,進一步提高國內啤酒企業的經營效率。
顯然,伴隨著這場實際大并購之后,國內啤酒行業的整合前景也逐漸明朗。有觀點認為,合并事件一方面有望推動國內啤酒企業迎來價值重估,另一方面亦可能使國內啤酒行業格局迎來巨變(關鍵在于SABMiller 持有的49%雪花股權的最終去向)。
雪花啤酒的股權歸屬問題至今還懸而未決,其對未來國內啤酒市場的影響也將持續而深遠,但顯然啤酒產業的競爭已經開始由規模戰轉入服務戰和信息戰,除了巨頭們的頂層博弈之外,消費者們更關心的依舊是啤酒的口感和背后的那份快樂。
2015年的并購趨勢除了規模大之外,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態勢是渠道層面的并購重組開始成為行業主流,而由此帶來的影響則是流通渠道的話語權回歸,而更深次的結果就是下游開始倒閉上游,渠道的控制力開始主導上游廠家的產品策略甚至是戰略決策。
2015年11月,股票暫停轉讓的國內最大的酒類O2O電商四川壹玖壹玖酒類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1919”)在11月11日晚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上海購酒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購酒網整體業務達成戰略合并意向,并簽署協議。在頗受關注的“雙11”當晚,兩家互聯網電商平臺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證明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之后,1919酒類直供CEO楊陵江喊出了1000億的目標。2016年,楊陵江表示,1919線下門店將達到1500家,這部分年度營收將在70億元左右,加上購酒網的年度營收10億元以及收購標的企業的營收,1919總營收很有可能超過100億元。
同樣在2015年11月,北京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紅冶匯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華都酒業項目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而來自安徽的傳統大商百川商貿也開始在上海、江蘇和安徽等地“跑馬圈地”……
一系列跡象表明,渠道的整合已經不再局限于企業自身的小打小鬧,而已經成為一種行業潮流,在這其中,握有話語權的大佬們無疑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更多的情況表明:渠道體系也開始出現集中化的態勢。
百川商貿公司董事長賈光慶則表示,百川將繼續推進公司地級城市區域管理落地,構建縣級合作單位支撐的流通營銷大網,待百川系安徽流通網絡建成后,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群效應。
據悉,安徽百川商貿和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的新品古井貢酒老字號產品也開始上市,安徽百川商貿表示將把古井貢酒老字號產品打造成安徽市場,乃至華東市場同價位最具有影響力的中價位品牌之一。
有觀點認為,酒類渠道商的并購能夠以更市場化的方式快速推進,連續并購可誕生行業巨頭。2015年5月,《華夏酒報》記者就曾撰文分析國內酒水行業的“帝亞吉歐”會在什么時間出現,會以何種方式,而誰又有機會成為中國版的“帝亞吉歐”?
表面看,帝亞吉歐似乎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并購、不停地并購。實際上,其一直在構建的是一個大的酒業平臺體系,在體系之列,可以調動各方資源和市場來推廣旗下任何一個品牌。
對正處于合作并購潮流中的眾多渠道商們來說,并購只是手段而目的也應該是建立一個包羅萬象而又細致入微的平臺,讓消費者得到更加貼心周到的服務,這才是根本,做到了這一點,中國的大商們距離帝亞吉歐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