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啤酒花主營業務為生產啤酒以及銷售,同時在房地產、果蔬加工和進出口貿易等領域多有涉及,而且主要以新疆為銷售市場。2015年,啤酒花施行重大資產重組,隨后向湖北同濟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湖北同濟堂)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此次更名后,其主營業務將由啤酒生產正式全面轉變為醫藥流通業務,也標志著湖北同濟堂醫藥借殼上市正式完成。
記者了解到,啤酒花自2012年至2014年三年中有兩年利潤連續下滑而且均達到60%以上,2015年凈利潤更是減少66.06%。據公開資料顯示,啤酒花曾經一度是全國最大的啤酒原料供應商之一,從德國引進先進的生產線年加工力達5000多噸,生產能力排世界第二,且旗下烏蘇啤酒新疆的的市場占有率在60%以上。2003年,因在擔保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重大違規,隨即啤酒花的運營出現狀況,正常生產不能進行;兩年后藍劍嘉釀投資公司與其重組,啤酒花的業務轉向果蔬飲品和房地產開發;然而啤酒花依然沒有走出陰霾,業績始終是在徘徊不前,2010年嘉士伯收購藍劍嘉釀41%的股權,啤酒花控制人變為嘉士伯。有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賣殼很大的原因是其自身業績不佳,無心再繼續經營,而啤酒花近年來業績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最新數據顯示,借殼上市的湖北同濟堂,旗下擁有分公司、子公司60余家,年銷售在120億元以上。借助資本市場一直是湖北同濟堂的既定目標,較早之前湖北同濟堂在宣傳資料公開提到要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有業內人士表示,湖北同濟堂是全國性的醫藥連鎖企業,專注于醫藥零售,不過醫藥銷售市場并不比啤酒行業的日子好過,醫藥銷售市場競爭激烈,全國性的價格戰以及激烈的競爭導致其利潤微薄,有的一盒藥只賺幾毛錢甚至虧本銷售。
有證券人士指出,自5月底至7月初一個多月的時間,啤酒花控股股東湖北同濟堂控股累計質押4.2億股,占其持股比的91.98%,同時通過嘉釀投資質押1.1億股,累計融資約65億元。未來還可能通過申請發債、資產注入、股權轉讓等方式繼續融資,湖北同濟堂醫藥借殼成功后融資能力將明顯增強,連鎖藥店發展難題有了新出路。
對于啤酒花轉型醫藥行業,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啤酒行業下滑明顯,國內外啤酒巨頭加緊布局市場,百威英博與南非米勒新成立的公司將占世界啤酒市場的1/3以上,而國內啤酒巨頭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等市場占有率高達80%以上,剩下的市場被各大大小小啤酒企業瓜分,啤酒花作為區域酒業多年來內陸市場是其短板,啤酒花走不出來,但是不能組織其它啤酒企業進軍新疆市場,國內啤酒行業的寡頭局面已經非常明顯;進口啤酒雖然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但是對國內市場沖擊很大,啤酒花未能同時應對市場發展的巨大變化,被迫轉型投身醫藥雖屬無奈,但是相比較于停產退市,啤酒花的選擇還是比較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