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近這些“閃光點”都在持續消退。1月11日,巴克斯酒業母公司百潤股份發布2015年年度業績修正公告稱,預計凈利潤同增為60%~90%,大幅調低了原來150~200%的業績預期。券商在渠道調研后的結果稱,預調酒開始呈現類似啤酒消費的淡旺季屬性,2015年四季度銳澳終端銷量下滑明顯,庫存處于壓力。
更詳細的調查結果顯示,銳澳品牌終端銷量出現停滯,其中一線城市生產日期一般在2015年5~7月份,二線城市在2015年3~5月份,終端產品消化并不理想。為緩解經銷商庫存壓力,巴克斯酒業公司已經大幅度減少產品發貨。
另一家在預調雞尾酒上發力的上市公司黑牛食品同樣遭遇“煩惱”。原本業績尚可的黑牛食品201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暴雨般狂瀉6449.47%。據稱,黑牛食品推出的“達奇”雞尾酒在2015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695萬元,大大拖累了黑牛食品的業績。
在預調酒大熱的初期,五糧液、古井貢酒、洋河、水井坊等名酒企業目睹其領域前景巨大,均有試水的想法,然而至今已沒有聲音,莫非預調酒已成“食之無味”的雞肋?
早前很多公司還雨后春筍般地踴躍擴大預調酒產能,為何忽然一夜入冬?市場真實地告訴我們,曾經供不應求的預調酒目前銷售形勢遭遇強力逆轉,經銷商庫存積壓嚴重,市場動銷相當緩慢,熱度已猛然下降,爆發式的預調酒增長風暴已經停歇,正在進入“淅瀝瀝”的小雨季節。
2014年,預調雞尾酒以另類、時尚、清新的形象出現在全國秋季糖酒會展會上,廣泛引發廠商關注,并以不可收拾的席卷之勢風靡。經過市場培育期的緩慢增長,雞尾酒迅速在細分市場強勢切入,其后獲得高速增長,后來居上的雞尾酒公司通過大量營銷活動和市場精耕細作,推動產品向全國市場擴張。
然而,度過成長期的預調酒消費開始回歸理性,產品更顯出淡季銷售不暢的特點。在前期的產品推廣中,銳澳品牌曾先后冠名熱門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和熱播劇集《何以笙簫默》,均賺足人氣和話題,但在后期中即便是冠名《天天向上》這樣的金牌欄目,也難以受到預期中的熱度效果。
為何會這樣?除了產品周期作用等,這與行業發展中的不良競爭有一定關系。在預調酒行業火爆之初,行業內快速、膨脹式地涌現出了一些雞尾酒品牌,它們來源不一,良莠不齊,包裝、口味大量同質化,甚至有直接山寨的產品。再加上一些小企業追求雞尾酒短期利益和眼球效應,利用廉價原料調配產品上市,形成了雞尾酒最初人為的、粗暴的市場競爭。在發展最火熱的時期,有些企業為追求利潤和規模,不去規范市場運作,一味地擴大產能并向經銷商積壓庫存,對經銷商的銷售熱情形成了極大傷害。
種種不良現象有當年三株、巨人和太陽神兵敗保健品行業的痕跡,這三大品牌的敗退,對國內保健品市場形成的負面之大、之廣、之深,至今仍有余烈。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發展周期和規律,守護其行業價值,維護其商業秩序,方能得其所得,而不規律、不規范、不良性的競爭,則會蠶食一個行業的生命力,加速其早衰,最終因之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