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上行的趨勢擋都擋不住。
貴州茅臺和五糧液作為白酒行業的風向標也準確地反映了這一趨勢。在2015年度報告顯示,兩家酒企均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尤其是五糧液,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8%,凈利潤同比增長5.85%。
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數據是,貴州茅臺一季度實現收入99.89億元,同比增長16.91%; 實現凈利潤48.89億元,同比增長12.01%。
白酒行業兩大標桿性企業數據的一致向好足以說明,行業的總體性環境已經改善,行業復蘇的跡象明顯。而這種自上而下的市場傳遞效應也必將會逐漸影響更多的二線、三線品牌企業。另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229.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34%。
還有一個數據顯示,未來的行業依舊是一個前景可期、潛力無限的大產業。
中國酒業協會近期發布的《中國酒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顯示,預計2017年,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將達萬億,到2020年將達到12938億元,比2015年9229.17億元增長40.19%,年均復合增長6.99%。
而另外一個層面,從資本市場的信息反饋來看,一季度白酒板塊超額受益明顯,跑贏上證綜指18 個百分點。一季度白酒指數上漲9.4%,同期上證綜指下跌8.9%,大幅跑贏大盤18 個百分點,超額收益極為顯著。
中泰證券研究機構的觀點認為,驅動白酒板塊上漲的主邏輯是:自上而下來看,CPI 持續提高至2.3 形成通脹預期利好白酒提價,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帶動白酒消費;自下而上來看,白酒板塊整體估值處于低位,行業終端動銷持續向好,白酒股投資價值得到凸顯。
從歷史數據來看,白酒指數與通脹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高端酒提價時點與提價空間也與CPI 高度相關。近期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及古井貢等企業的主力產品漲價措施也從另一個層面證實,市場的包容性已經確立,高端酒的機會窗口再次打開,而市場格局或將迎來一個新的調整階段。
機構觀點認為,目前市場對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順鑫農業均有提價預期,并且茅臺和五糧液都已明確控量或減量策略,這些因素會集中強化高端酒的囤貨意愿。若經銷商和終端兩個環節多囤2個月貨,將帶來高檔酒15%以上的銷量增長,并且高端酒的囤貨行為將逐步傳遞至中低端市場,屆時將出現淡季價格上漲,動銷“淡季不淡”行情。
部分市場調查顯示,春節后,茅臺一批價穩定在850元左右,經銷商動銷積極性明顯提高,此時,若茅臺策略得當、政策執行到位,或將為高端白酒行業重新打開一個提價的空間,從而再次帶領行業企業進入一個新的上行通道。
4月高端酒市場一批價保持穩定,未出現往年淡季明顯回落現象,觀點認為,今年二季度行業“淡季轉旺”行情可期,白酒動銷有望繼續超預期。
如果高端酒的回升逐漸占據主動地位,那么毫無疑問,行業的向好趨勢會愈加明顯,而2016年也將成為白酒行業新一輪周期的起點和轉折點。不過,行業未來的趨勢依舊是兩級分化,龍頭企業會更加受惠于新一輪周期的利好因素,增速會明顯優于行業均速。伴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和行業本能的優勝劣汰效應,會有更多中小型企業自行淘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