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類上市公司去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近期頻出,大量數據紛出,讓我們看清了行業調整下企業的經營情況。
從白酒上市公司營收看,19家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分化嚴重,既有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這樣超百億規模的巨頭,也有全年營收僅1億元的皇臺酒業,當然還有諸如古井貢酒、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和順鑫農業等這樣的“中流砥柱”。
再說這樣的格局或者排序其實有些無聊,因為我們查閱近三年的年報發現,它們基本上沒有變化,“茅五洋”已經坐穩三強地位,皇臺酒業則繼續表現乏力,其他名酒企業還沒恢復到歷史最高點。
過去三年的行業調整中,有不少人預測行業格局將因此而大變。但以目前來看,大變恐不可能,小變化是有的。特別是龍頭企業,雖然這幾年它們也出現了一定的經營困難,但由于原有實力雄厚,再加上調整積極有效,其行業地位并沒有受到多大沖擊,最終都將趨于穩定發展。
不過,行業調整還是明顯作用于龍頭企業的。以貴州茅臺而言,公司2015年主營收入326.60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55.03億元。可算出茅臺2015年凈利潤率為47.46%,這個數字很驚人,茅臺集團黨委書記李保芳在去年也說“茅臺2015年盈利能力首次超過國際酒業巨頭保樂力加”。不過,行業未開始調整前,茅臺公司2012年的凈利潤增長率能達到50.30%。
除了數據絕對優于目前外,對比還能發現,茅臺公司2012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快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去年的表現則相反。而這可說明,在行業調整下,酒企實力即便雄壯如茅臺公司,盈利能力也不免下降。
這種現象讓我們想到了另一件事。蘋果公司最近發布的2016第二財季報顯示,公司營收比上年同期下滑13%;凈利潤同比上年下滑23%。這是蘋果營收自2003年以來同比首次出現下滑。受此影響,財報發布當天蘋果股價暴跌。
作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蘋果公司在過去13年里一直保持高增長,現在竟然出現大幅下滑。分析后發現,蘋果業績下滑,一方面來源于全球業績的普遍低迷,智能手機增長進入天花板;另一方面則是,在中國市場上,異軍突起的華為等品牌對其沖擊嚴重。
走到增長天花板和競爭對手強勢沖擊的“關口”,即便影響力大如蘋果公司這樣的企業也難免下滑。持續的行業深度調整和市場競爭升級,應該說是當前白酒企業的“關口”,一方面白酒產業面臨著增量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又有其他飲料酒的沖擊,市場動銷不暢之下,公司盈利能力開始下降。
不過,很多人還認識不到這個“關口”,又開始稱白酒行業進入復蘇。但是,從真正意義上講,白酒業至今并未穿越過冬天,現在還面臨著在“互聯網+”等新經濟風口中“轉型效果不足”。白酒企業是否能實現更有效率的轉型,關乎到大多數企業的升級成敗和未來市場。
2016年,我們仍需探索轉型突破點,這是我們新形勢下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