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中方評委團由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程勁松,著名白酒專家、四川食藥院主任、國家酒檢中心顧問、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三屆評委鐘杰,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總編輯韓文友,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艾金忠,中國釀酒大師、四川沱牌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家民,貴州茅臺集團釀造工程師劉玄等六人組成。
三天的品評過程,中外評委針對白酒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借助這一國際賽事,中外烈酒得以同臺競技。大賽過后,中方評委有何感受,中國白酒如何走向世界舞臺?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記者專訪了大賽評委。請看大咖評說——
英國獨立酒評人、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大賽評委施曄(Young Shi)
自2013年布魯塞爾大賽第一次單獨分出烈酒賽事,我今年是第四屆擔任評委了,這場比賽是我2016年所有評審活動中最令我神往的一場,原因有二。
一是專業水平。評委選擇(專長及國籍比例有嚴格規定,以保證多樣性和開放性);酒款準備(溫控18-22度,無瑕疵的侍酒服務);品鑒數量(不貪多求大,每位評委每天只品3-4組,最多35款,保證最佳評審狀態);授獎比率(與很多皆大歡喜的葡萄酒賽事不同,布魯塞爾授獎面永遠控制在30%)。
二是探訪機會。青春叛逆期就開始喝龍舌蘭雞尾酒了,不親眼見一見摸一摸這個長得象仙人掌卻屬百合科的神秘大怪物,怎么說得過去呢?只有真正站在這片土地上,你才能理解當地人對龍舌蘭的那份感情,那不是一口隨便的飲料,而是一份深沉的傳承、歷史、激情和愛!用上等的龍舌蘭買醉是罪惡,Jose Cuervo品牌經理說了一句非常可愛的話,品龍舌蘭應該是“kiss by kiss”!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總編輯韓文友
通過這次墨西哥之行,讓我感受大賽運作的公平性。每個組里每一個人都決定不了這個酒能否獲獎。一款好品質的酒會得到所有評委的認可,所有評委的意見匯總為一款酒最終定分。同時中國白酒借助2015(貴陽)比利時布魯塞爾烈性酒大獎賽為集體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礎,就像中國評委們說的,有了貴陽專場,才有了墨西哥專場。中國白酒正借助國際頂級賽事逐步接觸海外消費者,了解他們的需求、他們的口感,中國白酒的國際化是中國文化的國際化,也是酒體口感的國際化。借助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國外消費者在關注中國白酒,而且很多外國職業的酒類經銷商和評委也嘗試在做中國白酒的推介,這正是白酒國際化的成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