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肅省制定和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甘肅省葡萄酒產業未來發展給出了“一攬子”政策支持。
從《意見》內容看,甘肅省再次加大了扶持河西走廊葡萄酒產區的發展力度。比如,《意見》中強調“扶持釀酒葡萄種植企業”、“強化葡萄酒產業科技支撐”、“保護葡萄種植戶權益”等,這些政策有利于甘肅葡萄酒產量穩定和品質提高。此外,《意見》提出,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創新營銷等。
最令人關注的是,《意見》給出了一些明確的資金扶持政策:“將葡萄酒加工項目繼續納入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給予貼息扶持”、“對省葡萄酒產業協會和有關培訓機構舉辦的各類培訓活動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將全省葡萄種植基地標準化改造納入土地整理范圍給予扶持”等。符合此政策的甘肅葡萄酒企,可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經營效益。
葡萄酒是甘肅省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眼下甘肅產業新政策的出臺,無疑對河西走廊產區是重大利好。這是中國很多省區扶持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國外,葡萄酒廠、葡萄酒莊屬于農業產業領域,歐盟很多國家歷來把葡萄和葡萄酒作為農業的支柱產業,整個產業鏈都獲得國家的補貼。而在中國,葡萄酒產業被列入“輕工業”行列,生產企業要承擔更多的稅收、管理等費用,嚴重擠壓了國產酒的效益。
由此,中國葡萄酒企業、行業協會長期、反復呼吁葡萄酒政策“蝶變”,給企業減負,以提升中國葡萄酒對外競爭的優勢。總的來說,這種呼吁屬于“合情合理”,也確實是企業迫切的要求。
多年來,中國葡萄酒產區所在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產業。寧夏、蓬萊、新疆等產區根據當地發展的實際情況,會對葡萄種植進行財政補貼等,當地政府對葡萄酒產業的大力支持,確實加速了產區發展。
中國葡萄酒產區發展需要政府力量。長期以來,政府扶持發展葡萄酒產業的積極意義值得充分肯定。政府介入葡萄酒產業,給產區帶來了發展動力,在人力、宣傳、招商引資、規劃、監督和保護等方面,政府角色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政府出面組織的葡萄酒市場推廣,更是大大提升了產區的影響力。
政府支持葡萄酒發展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不過,在享受政府“優待”的過程中,國產葡萄酒還需重拾自身擁有的優勢,通過自身努力謀求發展的突破。政府是支持,但企業不能僅僅依靠政府而發展。也就是說,企業要認清楚自己的發展責任,該企業做得的事情,不能一味追求政策,自力更生的能力是要有的。
比如說,某產區政府政策支持葡萄酒發展,該產區企業開始一味發展規模和擴大產量,最后造成了庫存容量過大,市場供大于求,產品滯銷。該企業最后認為是政府政策制定失誤,但仔細分析會發現,這實在不關政策的事,而是企業過度追求政策,罔顧實際的惡果。
我們認為,企業在發展中,一定理性對待政策,政策支持當然重要,但企業自身發展實際更重要。政府的支持能幫助企業解決很多問題,但無論產區建設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再大,也不可能解決一個企業的所有問題。
我們要相信政策,尊重政策,用好政策,但卻不能一味躺在政策的身上,從而忽視了本身的實情和優勢,任何時候,企業發展都需要自身能力。發展方法要規范,規劃思維要理性,從政府的“光照”下獲取溫暖固然很好,但尋找自強的成長更重要。重新定位,做好自己,才是國產葡萄酒未來好希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