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香港上市的華南大商——銀基集團又虧損了。
就在11月28日晚間,銀基集團發布公司上半年業績公告,半年時間實現營收392.5百萬港元,同比去年下降35.8%;毛利收入75.8百萬港元,同比虧損1.3億港元。
值得注意是,銀基集團此次披露的業績周期是2016年4月1日~9月31日。正是國內酒行業傳統意義上的二季度至三季度。
說好的扭虧呢?說好的行業復蘇呢?
作為國內大型傳統酒類經銷商,自入行業調整期以來,銀基集團一直在轉型。首先,銀基集團在2013年、2014年分別出現巨額虧損,但虧損額度其實在遞減。2015年銀基集團扭虧為盈,實現了1.3億港元的盈利,本以為銀基就此向好,誰豈料,這六個月它又虧損了。
銀基集團是不是全年也要虧損呢?
應該說,這是個大概率的事件。對于虧損的原因,銀基方面認為主要有兩點:一、銀基集團國際市場銷售較上年同期暴跌74.0%至111.3百萬港元,主要原因是供應商未及時供貨;二、中國市場銷售雖然同比上年同期增長53.2%至281.2百萬港元,但由于集團旗下品匯壹號、云合伙平臺前期一次性支出費用較大,對當期利潤造成影響。
這兩點已經可以說明,銀基集團并未在原本優勢市場上獲得了擴大性的發展,反而盈利能力在下降。而中國市場上受益于一些名酒銷售回暖,但基于銀基集團的轉型投資大,對利潤形成了較大的蠶食。
不過,銀基集團卻有一定的信心。
首先,銀基集團認為,在過去的半年內,中國白酒市場呈現出穩定增長態勢,出現了近年少有的量價齊升情況。茅臺、五糧液等名酒較其他品牌白酒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其所占市場份額也持續上升,擠壓了其他二、三線等品牌白酒的市場份額。茅臺、五糧液等名酒的流通價格與零售價格已實現了由市場自發調節。
其次,銀基認為當年自己變革將是有效的。銀基今年一直在中國各個城市開展品匯壹號B2B平臺,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銀基集團已在86個城市啟動了品匯壹號B2B平臺的營運,共獲得5.3萬個白酒銷售終端商家注冊成為本集團的會員。通過互聯網的轉型,銀基有信心鞏固集團的盈利能力。
然而,我們只能觀察并等待銀基的轉型結束。
現在,我們能看到銀基仍在轉型之中。曾經,以經銷五糧液起家的銀基集團,在其一步步成長壯大中,存在著過度依賴上游廠家的名酒資源,形成了大流通、大批發的營銷模式,這種銷售模式在酒業行業深度調整期,尤其是酒類經銷環境面臨轉型升級時,出現了危機。
開始調整后,銀基方面最大的動作就是打造品匯壹號云合伙平臺,為傳統渠道加上互聯網改造,并主打B2B業務,吸引傳統經銷商加盟擁抱互聯網,并實現自身銷售模式的轉型。如此這般,銀基似乎在遠離曾經賴以壯大的模式。
但不得不說,短期內打造一個新模式,并取得相當意義上的成功是非常難得。它考慮的是企業配套、雙方融合等,最重要的是考驗企業的財務承受能力。
從當前很多大商來看,他們都在面臨這種考驗,比如說最近被爆出負面的怡亞通以及在區域整合經銷商的安徽百川等,加上當前酒類B2B模式并沒有取得想象中成功,一些電商大佬同樣面臨上述的煩惱,而這意味他們同樣在轉型。
今年白酒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報普遍向好,它或許說明了具有優勢的白酒一二線企業在走向一個新生,但對行業整體沒有普遍的意義,特別處于下游的流通企業,承受行業調整最大壓力的無疑是它們,而它們仍在積極轉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