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斯大林的故鄉,格魯吉亞以往的葡萄酒大部分都銷往俄羅斯,2008年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關系變得異常緊張,影響了雙方的食品貿易。于是,格魯吉亞需要尋找新的市場來行銷葡萄酒,中國又是個大容量的市場,所以格魯吉亞政府對其葡萄酒在中國的推廣非常重視。
如此看來格魯吉亞葡萄酒在中國似乎有很大的潛力。格魯吉亞葡萄酒的酒質、特色是否突顯,是否契合中國市場?為此《新食品》記者采訪了葡萄酒大師Debra以及相關酒商。
葡萄酒大師 Debra Meiburg
三大賣點
葡萄酒發源地:據1965年前蘇聯考古發現,格魯吉亞出土的10粒葡萄籽是距今7000-8000年前人工栽培的vitis vinifera sativa D.C品種葡萄,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品種。發現古代釀酒所剩下的葡萄籽,足以證明該國釀酒歷史的悠久,格魯吉亞是國際公認的“世界葡萄酒發源地”。
陶罐釀造:陶罐釀酒是格魯吉亞一種古老的葡萄酒釀造方式,因其釀造工藝復雜,所以產量比較小。為了保護這項傳統工藝,陶罐釀造葡萄酒已成功申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用陶罐生產葡萄酒,將陶罐埋入土中,只將口露出地面,每個陶罐容量可達3000-5000升,埋入土中的陶罐可使葡萄汁在14-15度常溫下發酵和保存,使葡萄酒在良好狀態下保存相當長時間。
Debra介紹,陶罐釀造法會帶給葡萄酒特殊的味道,通常還會給酒帶來橙色調,這種釀造方法十分吸引眼球,因其尊重風土,也屬于當下流行的“自然酒”的一個種類。
陶罐釀酒
半甜型:格魯吉亞葡萄酒大多數是半甜型。北京嘉酩酒業專注于做格魯吉亞等東歐葡萄酒,據其營銷人員孫龍介紹,半甜的口感對于葡萄酒初學者來說更易于接受,更符合中國傳統意識里對葡萄酒甜美的認知,易于市場推廣。“半甜酒可以解辣,很適合搭配辛辣的食物,比如中國的川菜等。” Debra如此說道。
格魯吉亞各式陶制酒罐
特色鮮明,適配中餐
Debra告訴記者,格魯吉亞有525種本土葡萄品種,不同于國際流行的品種,這些品種尚未被廣泛認知,擁有獨特風味。Saperavi (薩別維拉)是格魯吉亞種植最廣泛的品種,因其飽滿的紅寶石色和富含花青素而得名,以木莓果的香氣為主,可以和其他品種(如赤霞珠)混釀出具有陳年能力的葡萄酒。
格魯吉亞酒和很多中國菜色相配,從廣東的叉燒到北方的一些菜品。格魯吉亞很多釀酒師認為格魯吉亞和中國有許多相同點,比如烹飪特點和宴會式的餐飲習俗,多樣化的酒款需要搭配多樣化的餐食,這是格魯吉亞酒在中國的潛力表現之一。
Saperavi (薩別維拉)葡萄
仍是小眾市場
雖然格魯吉亞有許多性價比不錯的特色酒款,但是新興事物要被人接受還需要時間積累。記者在咨詢過程中發現酒商的共識是:小眾酒確實能夠豐富產品線,也越來越受關注了,但畢竟還是小眾市場,有人喜歡有人無感。并且這類酒在中國目前銷量不大,做大力度推廣還需冒著一定風險。
孫龍在業務過程中發現,喝慣了法國酒的客戶喜歡有單寧有結構的酒,甜味的酒好像就顯得初級了一些,因此興趣不大。
嘉酩酒業運營5年,去年一年格魯吉亞以及摩爾多瓦葡萄酒共銷售40多萬瓶,他們對未來的市場持有樂觀態度。但漸漸地,曾經空白的市場有新的對手加入,他們也開始感覺到了競爭。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有一定渠道,可以試銷一下新興的小眾葡萄酒,如果搶先登陸,占領空白市場也是可以獲取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