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與汶川縣交界處,是橫斷山脈東部邊緣邛崍山系的最高峰。四姑娘山由四座連綿不斷的山峰組成,從北到南在3~5公里范圍內一字排開,高度分別為6250米、5664米、5279米、5038米。四姑娘山是嘉絨藏語“斯古拉柔達”的漢字諧音,意為“保駕山神”。
如果說每一次旅行都需要一個理由,去成都是為了體驗屬于生活的“慢動作”,去西藏是為了給靈魂一次徹底的洗禮,去四姑娘山則是為了所謂的“千年之約”。也許是因為千年前曾與四姑娘有一段傳奇的過往,也許是因為她神秘的召喚,只要你曾經聽說過這個地方,并有想要一去的念頭,它就像一顆種子,不知道什么時候在心中生了根,發了芽。總之,冥冥之中,你仿佛注定與她來一場“素未謀面”的邂逅,醞釀千年,感受一段旖旎的傳奇故事。
嘉絨藏族的信仰和酒
第一次遇到阿旺就是在去往四姑娘山的路上,沿途密布著驚險的盤山公路,巴士穿越在懸崖峭壁之間,仿佛行在云端。這個在外地求學多年的藏族漢子總是善意地對著每個人微笑,他說他的名字叫“阿旺降出達瓦”,意思是“海上日出時的小鳥”。汽車駛近四姑娘鎮的時候,遠遠地已經能看到四姑娘山頂的積雪。這個鎮子就是他的家,村民大都是嘉絨藏族,許多建筑的墻壁上都有這個民族特有的圖騰,屋頂四角各供有一塊白石——這是他們的神靈。播種、收獲,嘉絨藏族都要對白石進行祭祀。屋頂靠山的一方有一個白石砌的鼎狀物,上面放有陶罐,每逢家中有重要事情,就用陶罐祈福:祈禱風調雨順、美好安康。
阿旺說,這里最適合放空自己,洗滌心靈。是的,這里的陽光都是酥松的,直直地打下來,直達心底。青山綠水,陽光如舊,藏民認為這是佛祖恩賜的,值得每個藏人去歌頌。
嘉絨一詞,意為“女王的山河”,因嘉莫墨爾多神山而得名。很久以前,這里信奉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也叫黑教。后來,大小金川戰役中,清政府大獲全勝,強制藏民信奉魯格派,也就是大熟知的黃教。而現在,每個人都能念出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在藏民的心中,倉央嘉措也許不是那么有名,可是游人多了總要問上兩句“那個流浪在拉薩街頭的、世間最美的情郎”。
進入四姑娘山中的長坪溝,一定會路過那座帶有濃濃黃教風格的喇嘛寺,白色的墻壁、帶有民族風情的裝飾,給皚皚白雪的四姑娘山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少數邊遠牧區仍保留放牧的傳統,嘉絨藏族是所有藏族中最擅長耕作的一支。吃酥油制成的食物,愛好喝“咂酒”——這是嘉絨藏族特有的自制藏酒。初次來到四姑娘山,大約六七月份,清晨起來,阿旺帶著我采摘一種叫“吾俄基麥朵”的花草,采集前,阿旺在手上涂抹了一些酒,說是為防止刺傷。我們大約中午時回到鎮子里,把采集來的花草蒸熟、曬干。這是藏民們每年都會重復的釀造過程,嫻熟又帶著濃濃民族特有的味道。等到花草干透,磨成粉,將玉米、小麥、青稞、高糧等糧食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煮成半熟。稍涼后加入酒曲拌勻,趁熱放入發酵缸發酵2~3天后,去掉保溫毪衫、棉被,再靜置15~20天,有酒香味或酒溢出后進行蒸煮。成酒酒精含量在50°~60°。家里客人多時,主人會將竹管放在盛酒的器皿內,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用吸管飲用美酒(這種飲酒方式,與五糧液前身的“蒟醬”和“咂酒”飲用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藏民好客,以最好的美酒待客為最高禮遇。
跟著阿旺在四姑娘山附近,我們走走停停,仿佛認識這些質樸的藏民已經很久了,冥冥中感覺前世就住在這里,就像倉央嘉措詩里寫的“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只為途中與你相遇”。
流水映今人,明月照前身
時光是溫暖而謙卑的老人,帶著人們匆匆向前,如今的四姑娘山已和從前不同了,山朗風明,山間建起了木質的棧道,流水穿梭山谷而過,魚兒游弋在溪水中。風起時,溪水泛起層層微波,大可以細細游覽,慢慢觀瞧。可藏民眼中的四姑娘山不一樣,是信仰,也是奇跡。
相傳,巴朗山是一位名叫巴朗的老人為了不讓山神墨爾多強占自己四個美麗的女兒,與墨爾多展開激戰,傷重死后所化。巴朗老人死后,他的四個女兒不畏強暴,繼續與墨爾多山神抗爭。她們向蜀山之王——貢嘎山神借來兩個法寶:日月寶鏡和人參仙果,終于打敗了墨爾多。但是,這時墨爾多打開了天河之水的閘門,天河水一瀉而下,眼看就要給當地百姓帶來巨大災難,四位勇敢、美麗的姑娘毅然化作了四座大山,擋住了洶涌的天河水,保護了當地的百姓,這就是關于四姑娘山的神話傳說。傳說中,四姑娘剪下長發,育成了山林;扯下衣裙,化作了鮮花;摘下項鏈,變成了貝母;用動情的歌聲,喚來了百鳥啼鳴;而四位姑娘與墨爾多山神激戰時灑下的鮮血,則化作鮮紅的苔蘚覆蓋在山石上,成為今天的紅石灘。人參仙果落在地上,成為現在人參果坪,日月寶鏡化作一塊巨石。美麗的傳說給四姑娘山增添了炫目的色彩,這就是四姑娘山景色秀麗,春夏秋冬都呈現明艷色彩的原因吧。有時,在這里一天就能經歷四季,山腳下滿目蒼綠,山頂積雪皚皚,山間縈繞著淡淡白霧;山間、路口、水岸邊,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砌的祭壇——瑪尼堆。在這里不需要刻意放下心中的俗念,只要跟著感覺體會那份空靈和禪意便好。
黑色的牦牛和山羊,悠然地漫步在草甸上。阿旺家養了兩匹馬,名字叫“追風”和“小白”,不忙時租給游人騎行。阿旺說,每租一次馬他就要帶著游客走一遍山溝,悠然在山間,不問去往何處,每一步都踏著前人的腳印,只是青山依舊,昔人已不在。這大概是每個人都有的“今月曾照故時人”的感慨吧!流水映今人,明月照前身。“自我”在這一刻變得渺小,融入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離岸歌古調,淺唱又千年
沼澤地里蜿蜒曲折的棧道深入茂密的沙棘林中,山澗雪水沿大溝冰川懸谷飛流而下,匯入湍急的雙橋河,時而穿過悠悠草坪,時而蜿蜒于浪漫樹林,兩岸就是恢弘的大溝瀑布和草原的絲絲柔情。
除了好吃的裸鱗魚和咂酒,一定要嘗嘗藏民做的牦牛酸奶和酥油茶,或許你會愛上這個味道。不喜歡也沒關系,生命如此短暫,就應該盡量嘗試一切可能,讓體驗變得豐富多彩。
遠遠望去,在陽光、霧雪的氤氳中屹立著的四座山峰,宛然四位舉目遠眺的姑娘,仿佛在風中訴說著那段凄美的故事。
人文、地理、歷史相互輝映,給這個美麗又神秘的地方罩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等著你來邂逅。我們有夢,關于夢想,關于愛情,或許也關于千年之約,以及穿越山川河流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