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坤文化發展集團創始人
后服務,簡單理解就是互聯網+現代服務。
后服務時代,服務娛樂化趨勢是隨著消費主體變化而發生的。80、90后作為未來的消費主體,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意識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重消費體驗、重參與感、重個性化、差異化,心靈與情感上的極大滿足是促使他們消費的強大動力。惡搞、八卦、吐槽的娛樂精神是他們快樂的源泉。
如今,服務即娛樂被奉為新一代企業的信條。一旦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企業就可以增加“娛樂內容”和“娛樂要素”來使產品更加有吸引力,可口可樂的昵稱瓶、歌詞瓶,都是利用年輕人一代娛樂心理,在產品包裝上增加了額外的增值服務,通過微博大V定向投放,其互動化、參與性及傳播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千變萬變,事物的本質不變。
服務產品化、產品用戶化、用戶粉絲化、粉絲部落化是產品思維、用戶思維以及社群思維的深刻闡釋。此外,還要建立媒體思維的盈利模式,綜合以上,才是后服務時代企業致勝的關鍵。
后服務時代,任何服務都是產品,好的產品(服務)需要有獨特個性,設計要極致、使用要有體驗感、用戶對產品(服務)要有移情性。服務的設計需要在滿足消費者預期的基礎上,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因此,重體驗非常重要。利用服務的有形展示策略,將無形的服務充分地讓消費者感知,并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服務過程,增強消費體驗和對服務的真實感知。
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這種讓第三方付費的模式是典型的媒體思維。
我們都知道,傳統媒體盈利方式主要是把內容賣給廣大讀者受眾,并從各個企業中獲得廣告收入。后服務時代,企業也要建立這種盈利思維。
2014年是打車軟件燒錢大戰的元年,滴滴、快的、大黃蜂等打車軟件一頭扎進了搶補貼、搶乘客、搶用戶體驗的戰爭中。當未來真正能夠實現車聯網及物聯網的時候,車輛歷史信息提供商除了與主機廠、二手車公司等合作提供評估監測信息外,還可以與醫院系統合作。
而所謂的社群思維就是去中心化思維,它是會員營銷、粉絲經濟的高級演進形式,去中心化是其主要特征。
此外,社群營銷的起點和基石是“共同的價值取向”,拋卻這個,社群思維是不成立的。后服務時代的社群思維就是如何深度聚合黏性用戶,使他們始終保持較高的滿意度、忠誠度以及推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