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之后,又一家名酒企業啟動“釀酒原糧基地”建設工作。
8月20日,陜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與鳳翔縣、岐山縣、扶風縣、千陽縣、宜君縣、佳縣、城固縣、陜西旅游集團、鳳翔縣朝陽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西鳳酒原糧基地建設協議。
諸多名酒企業先后投身于釀酒原糧基地建設之中,與追求供應鏈穩定、契合“產區化、生態化”的訴求不無關系,更有著在下一輪競爭中占據先機的考量。
原糧基地與食品安全并行
一方面,諸多名酒企業紛紛力推原糧基地建設;另一方面,中國酒業協會牽頭建起“品質安全研究院”,酒業呈現出原糧基地建設與提升食品安全水準并行的態勢。
貴州茅臺于2000年開始推動有機高粱基地建設,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三級管理模式。2010年數據顯示,茅臺新建有機原料基地2萬畝,并已累計達40萬畝。
2012年,仁懷市及毗鄰地區有機高粱基地認證面積達到62萬畝(其中仁懷市30萬畝,習水縣20萬畝,金沙縣12萬畝),產量達到10萬余噸。
瀘州老窖在川南打造出釀酒用有機高粱基地,其高端產品“國窖1573”酒品選用的原糧都來自于基地的“糯紅高粱”,并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和考究的工藝流程。
五糧液方面同樣力推釀酒原糧基地建設,打造“宜-長-興”(宜賓—長寧—興文)及江安、南溪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帶原糧基地,2016年,已經建立了糯紅高粱生產基地和10萬噸曲麥基地。
五糧液糧食基地的建設目標為五年內全面實現釀酒用糧食原料本地化、基地化、產新化、有機化。到規劃期末建設專用糧基地約120萬畝,實現釀酒專用五種糧食的自給率達到95%以上。
比之于上述名酒,位列“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鳳酒動手稍晚,根據8月20日會議信息顯示,西鳳酒與7縣2企業簽訂了原糧基地建設協議。業界認為,這將有效保障西鳳酒釀酒的原糧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正式啟動釀酒原糧基地建設的同時,另一個與酒類品質安全息息相關的機構也同時成立——會上陜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江南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簽訂了“中國釀酒原料及品質安全研究院”組建協議。
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秦本平對此表態,建立品質安全研究院,是為了吸納各方優質資源,創建綠色、生態、安全、健康、創新的白酒釀造新模式,引領西鳳酒新的更大的發展。據悉,該品質安全研究院是由中國酒業協會牽頭,以西鳳酒釀造生產為依托,以諸多科研院所、大學為技術支撐,共同組建,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從原料到品質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研究院旨在建立國家一流、行業權威的項目申報平臺、產業政策研究平臺、酒類信息發布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品質安全檢測平臺、中國酒類研發平臺、中國酒類釀造技術研發平臺,在白酒釀造原料和白酒品質安全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推動釀酒行業規范化、綠色化、集成化發展。
穩定供應,為名酒貼上產區化標簽
名酒紛紛力推原糧基地建設,首要考量因素,即在于保障原糧的供應量,而借機達到生態化、產區化釀酒標準也成為重要目標。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柴巖教授在演講中表示,我國高粱種植面積呈現下滑狀況,同期我國高粱進口數量急劇增加,2012年進口量只有8.7萬噸,而2015年已經高達1073.2萬噸,原產糧食供應問題已經不容忽視。
作為鳳香型名酒,西鳳酒的釀造原糧以高粱為主,用大麥、豌豆制曲。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名酒釀造都需要用到高粱,但是若采用進口高粱的話,成本還在其次,關鍵會影響酒體。
2016年3月21日西鳳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中也明確提及:受農村耕地面積減少、農業生產成本上升、通貨膨脹、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中長期趨勢影響,以及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未來公司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可能出現短缺或較大的價格波動。
出于保障釀酒原糧的供應考量,包括西鳳酒在內的各大名酒企業紛紛推出釀酒原糧基地建設計劃,以期獲得穩定、高質的釀酒原糧供應。此次與西鳳酒參與釀酒原糧基地建設協定的這7縣之中,鳳翔、岐山、千陽、扶風屬于寶雞市轄(西鳳酒廠區位于鳳翔),佳縣、宜君屬于陜北延安市轄,城固屬于陜南漢中市轄。
據悉,陜西高粱的主產區在陜北,而關中地區(包含寶雞地區)則是大麥、豌豆的主產區。
“這次是一個框架協議。”西鳳酒相關人士向《華夏酒報》記者表示,這7縣水土、生態、氣候各有不同,所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也各不相同,未來將根據具體原料需求,與各縣分別達成協議,依據訂單進行原糧種植生產。
中國著名白酒專家鐘杰認為,白酒與地域生態的關系緊密,每個地方,都能釀出獨一無二、自然生態、地域特色鮮明的白酒,每個地方的氣候環境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有市場觀察者表示,比之于進口葡萄酒的產區化特征,中國名酒過去雖強調釀造過程之中的水土特性,但是對于原糧提及甚少。但在產區化的要素之中,除了傳統釀造方式、獨特的水土之外,本土化的原糧無疑是重要指標,也是中國名酒需要著重打造的要素。
業界據此認為,諸多名酒企業紛紛打造專屬的釀酒原糧基地,無疑會讓產區化、生態化的標簽更為鮮明,提升名酒價值。
綠色生態,支撐名酒戰略目標
或采用訂單化生產,或主打自營化,無論采用哪種模式,名酒企業的“原糧釀酒基地”,在滿足原料供應的基礎需求之上,更有著實現產區化、生態化、為品牌增值的效應,更成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撐點。
名酒企業紛紛力推原糧基地,但其模式有所不同——以五糧液為代表,主推自營化糧食基地,而西鳳酒則采用訂單式。按照五糧液的規劃,未來釀酒專用糧自給率要達到95%以上,這部分的糧食全都采用自營農場的產品。西鳳酒則采用輕資產化的“訂單模式”——依據每年對不同原糧的需求,下達訂單,分別與選定的各個基地簽訂協議。
業界認為,兩者各有利弊:自營化農場的建設周期較長,需要投入資本較大,但自主程度更高;訂單式所需資本不多,雙方合作方式更為靈活,但難免會受到原糧市場波動的影響。但無論是哪一種模式,原糧基地的建設風潮無疑提升了名酒企業原料供應的穩定性,也為名酒塑造了“產區化、生態化”標簽,提升了品牌價值。
提升食品安全水準、響應國家相關號召也是名酒企建設原糧基地的目的之一。陜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秦本平強調,綠色、生態、健康、安全、品質、創新已成為白酒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加強白酒原糧品質安全監督、科學規范白酒原料質量管理和安全追溯體系,從源頭上推動白酒產業深化改革,以安全、綠色鑄造白酒健康品質,是白酒行業的發展所趨。
此外,建設原糧基地,也與各大名酒集團的戰略目標相關。五糧液提出在“十三五”期間發展千億集團的重大發展目標,其中酒業占據主導,而增加原酒供應、強化品質,都需要原糧基地的支撐。
根據寶雞市規劃,“十三五”要以集群化方式打造西鳳酒為主的西北食品加工基地,在2020年實現煙酒產值達到1000億元,并且投資150億元建成西鳳酒城項目。西鳳酒方面稱,通過西鳳酒原糧基地建設,將西鳳酒產業鏈延伸至農業生產領域,以工業帶動文旅產業,反哺農業,積極促進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以產業帶動實現精準扶貧,強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推動原糧基地建設事宜,還恰逢今年西鳳酒IPO的關鍵時刻。業內人士認為,原糧基地項目的落實,將有助于西鳳酒業務的多元化、有助于提升西鳳酒的生態化、產區化標簽,為順利上市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