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貴州茅臺再次召開控價討論會,明確53度飛天茅臺酒一批價為1199元/瓶,終端價為1299元/瓶,同時宣布加大日均發貨至70噸。
種種跡象顯示,貴州茅臺此輪劃下的“紅線”,絕不是隨便說說,更不是一陣風,而是常規性、持續性、一貫化、鐵腕執行的價格管控政策。
今年開始,貴州茅臺開始給市場“劃紅線”了,其主要目標是管控價格和穩定渠道。這段時間,貴州茅臺開了一堆罰單,出了多項措施,最高負責人開了很多次緊急會議警告,發出的聲音之多、之嚴厲,都是前所未有的。在酒行業工作時間長的人也感嘆,從未見過貴州茅臺在短時間內動作這樣頻繁。
4月1日,貴州茅臺宣布處罰7家經銷商,原因是這些經銷商向電商平臺私自供貨。這是2017年來貴州茅臺第二次處罰經銷商,“狠起來連自己人都罰”,為顯示決心,這次處罰的對象甚至包括貴州茅臺集團電商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后,貴州茅臺再次處罰更多經銷商,對省內16家和省外66家違約經銷商進行通報并追責。
貴州茅臺在穩定價格政策的力度更大。今年來,貴州茅臺的最高負責人用了“鐵腕穩價、重拳治理、雷霆手段、死守紅線”等措辭嚴厲的語句,來表達貴州茅臺對價格的捍衛。
不得不說,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茅臺酒價格上漲飛快,輕松攀上千元大關,春節期間批價甚至飆升1300元左右。茅臺酒價格的快速飛漲,一方面彌補了茅臺經銷商多年虧損的利益,另一方面推動了茅臺公司的業績,直接帶領貴州茅臺走出行業調整期,并推高其股價飆升,成為全球烈性酒最高市值公司。
但是,上漲過快對貴州茅臺是有致命危機的。在白酒行業“黃金十年”中,茅臺酒的價格一度達到了非常高且無序的水平,也是這時,行業和社會對茅臺的負面評論最多,令人驚悚的“腐敗酒”一詞一度成為茅臺酒的代名詞,這對茅臺酒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傷害。
從當時情況來看,茅臺酒的價格盡管非常昂貴且市場需求旺盛,但支撐其消費的市場基礎是非常薄弱。最大數量的大眾消費者很難承受茅臺酒的價格,此外,在市場購買渠道上,普通消費者更是“一瓶難求”。
如此局面惹來大量“人怨”,也因此,當年“限酒令”一出,社會上竟出現了大量喜歡看到茅臺倒霉的言論。很多行業人士也評價,彼時社會輿論對茅臺的不滿,極大損傷了整個白酒行業的價值。
行業調整期中,貴州茅臺致力轉型,其最大的調整方向是從政務向商務積極轉型,為此,貴州茅臺宣布了降價,放低了代理門檻。大眾消費群體接觸茅臺酒的機會逐漸增多,春節期間普通人消費兩瓶也成常態。
降價以擁抱更多的消費群體,提高了茅臺酒的市場份額,也修復了茅臺的形象和品牌,茅臺酒的消費基礎空前雄厚,其“國酒”之名逐漸坐實。細想一下,現在茅臺提倡的“國酒”稱號,是不是反對的人變少了?
因此,我們明白了,貴州茅臺這次嚴厲地“劃紅線”,吹的正是“維護來之不易轉型成果”之風。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最近直接點出,茅臺酒價格虛高意味著風險,茅臺當年在此受過深刻教訓——價格虛高后,會面臨急速下滑,會重創茅臺業績及形象。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把此話題提到了政治高度。他認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涉及到老百姓的事,就不單單是經濟問題、利益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所以,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看待茅臺酒的價格。如果價格上來了,百姓不買了,市場沒有了,就是對茅臺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最大的傷害。
季克良先生曾說過,中國有這么多老百姓,如果不考慮他們能否消費得起,茅臺將失去市場。他認為,一瓶普通的茅臺酒的價格應略低于最低工人工資。
無論一個企業有多牛,產品競爭力有多厲害,一定要時刻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保持暢通,這是一個企業的立足之本,也是這個行業的“初心”。
貴州茅臺想到的這個高度,應該為行業所共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