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又是秦朝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這里是中國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的交匯點,素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如今,以嘉峪關命名的甘肅嘉峪關市已成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作為大西北的交通要沖,嘉峪關人一直熱衷于白酒消費,近些年,隨著當地葡萄種植以及葡萄釀酒業的發展,消費者開始認識并倡導葡萄酒消費,這為當地的酒水消費帶來新的活力。
葡萄酒出現頻率漸高
近年來,大家對嘉峪關的了解除了以往的長城西起點外,又多了葡萄酒,以紫軒等品牌為代表的甘肅省嘉峪關葡萄酒正在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據了解,在嘉峪關銷售葡萄酒的場所很多,除了大型商超外,品牌專賣店和專柜成為企業打造品牌和銷售的重要途徑,紫軒、莫高、威龍等省內品牌在這里都以專賣店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很多酒店以及聚餐會上,葡萄酒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除了地產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外,這里也聚集了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產區的進口酒。在嘉峪關的某大型商超,促銷員向《華夏酒報》記者介紹說,這里銷售比較好的還是地產酒,一是地產酒企的推廣力度大;二是買了用來送人更能體現地方特色。
消費者消費意識有待提高
嘉峪關人好客豪飲,但是酒水消費的主要品種還是白酒,很多人甚至沒有喝過正宗的葡萄酒。
在嘉峪關,記者從一位剛剛退休的某機關女性工作人員廖某那里了解到,他們中很大一群人對葡萄酒的認知和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差距。當記者跟她提起紫軒葡萄酒時,她很熟悉地說這是酒鋼集團投資的葡萄酒企業,但談到葡萄酒的消費時,她笑著說不會喝,很多時候是勾兌著汽水喝,那樣更順口一些。
記者通過走訪得知,這里的消費者普遍缺乏對葡萄酒認知,很多人剛剛開始認可葡萄酒,年輕人在時尚的引導下逐漸對葡萄酒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很多老年人只是簡單地認為喝葡萄酒有利于身體健康,不能完整理解葡萄酒的內涵。
從整體來看,目前經常飲用葡萄酒的還是以企事業單位的消費者為主,年齡一般在40歲以下,即使是這些人群在消費葡萄酒方面也是將其作為一種小插曲性的飲品。一般來說,到酒店就餐的消費者都是在開始的時候開啟一兩瓶葡萄酒作為序曲,之后便開始以白酒為主,整場宴會中全部飲用葡萄酒的情況極為少見。
在嘉峪關市區某中型酒店,負責人潘經理向記者介紹說,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葡萄酒市場的發展。首先是當地百姓延續多年的消費習慣是以白酒為主,甘肅的白酒品牌眾多,很多白酒品牌都有其忠實的消費群,但是對于葡萄酒的口感很多人不適應。其次,價格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葡萄酒度數低,一旦消費起來要達到讓客人盡興,消費的量要比白酒多不少,這就增加了不少的費用。“近年來,嘉峪關的地產葡萄酒榮獲了很多大獎,這是可以樹立和培養葡萄酒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人們消費的升級換代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嘉峪關的葡萄酒市場一定會迎來繁榮的明天。”巴頓酒業公司負責人李仁杰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