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晴無日,一路清風蟬鳴,稻麥香里說“五糧”,唯有碧波一片。
八九里山路外,三兩汪清池邊,重巒疊嶂看“五糧”,路轉峰回忽見。
——題記
在大多數人看來,五糧液的眾多釀酒生產基地中最神秘的,永遠當屬五糧液的專用糧生產基地。為什么?因為沒見過呀!實則不然。
在“宜長興”這條連通著宜賓、長寧和興文的跨省旅游大道上,細心的你總會發現,在這青山綠竹之間,總會有一塊塊碧綠的“高粱寶石”“玉米寶石”“水稻寶石”鑲嵌在其中,與巨大的“五糧液”及其品牌標志的稻畫匯成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時不時地在你的視野里閃現,讓你不得不駐足驚嘆,讓你不得不浮想聯翩。
不錯,聰明的朋友,這便是傳說中的五糧液專用糧生產基地。這些鑲嵌在山間的翠綠“寶石”,便是被五糧液人親切地稱呼為“第一車間”的地方,更是五糧液的品質得以保障的神奇所在。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五糧液五糧濃香型白酒的芳香醇美,自然是與其生產原料的五種糧食息息相關,而這些糧食,大都產自于“宜長興”釀酒原料基地。這一帶非常適合栽種小麥、玉米、水稻、高粱等糧食作物。
長寧、興文一帶多為肥沃的紫色土、水稻土和黑色石灰土。紫色土壤中有著豐富的有機質、磷、鉀等礦物質,全氮含量高,呈中性或微堿性,特別適合小麥、高粱等對土壤肥力要求高的農作物。含水量豐富和腐殖質含量高的水稻土對水稻的養育自然是得天獨厚的。而黑色石灰土中的腐殖質同樣豐富,且呈團粒狀或核粒狀的土壤結構,更是滿足了根系發達的玉米對土壤肥力和通氣良好的要求,再加上這青山綠水、光熱充足的其他條件,縱使是鳥雀也都能茁壯成長,更何況是各方面都滿足的糧食作物呢。
青山綠水悠悠,白云閑鶴然然。在一片稻香麥浪中,豐收的九月在蔥郁的稻田里嫣然一笑。
記者札記
向我的同事致敬
本報記者 龔平
實在對不起,加上這一段文字,唯恐會破壞畫面的美。但是,當你知道這個細節后,你的心里會有更美的感覺。6月13日,與我同行的實習記者馮雙,一位瘦弱的年僅22歲的女孩,在興文縣水瀘壩拍攝五糧液專用糧基地時,為了拍攝到理想的畫面,徒手爬上正在施工的20多米高的廣告牌。馮雙自告奮勇地說:“我試試。”我問她:“怕嗎?”她回答:“不怕!”等拍攝完成后,她才說:“說不怕是假的。”她接著說:“當達到頂端無任何支撐時,我的腳都在發抖。”作為新聞記者,要想得到一張好的照片,哪怕是冒著多大的風險,都會不管不顧,這就是記者的擔當與勇敢。在此,我向我的同事馮雙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