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個喜新厭舊、淘汰率極高的時代,創新稍不走心就變成了“作死”,黃酒奶茶、黃酒棒冰在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輿論高潮后,終歸銷聲匿跡,那么黃酒包子究竟怎樣才能否突破黃酒“創新死”的禁錮,獲得人們的青睞呢?
其實,在中國糖酒食品行業“創新死”的案例不在少數,接下來小編為您扒一扒都有哪些酒產品死在了創新的途中,僅供大家參考。
星巴克跨界賣酒
咖啡界“扛把子”星巴克,2009年投資創建新的項目“星巴克之夜”,計劃將在下午4點之后為客戶提供葡萄酒、啤酒以及橄欖、堅果和奶酪等小食。2015年更是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星巴克之夜”,獲得人們的廣泛關注。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元旦剛過,星巴克總部便宣布,從1月10日起,將停止在美國439家連鎖店銷售啤酒和葡萄酒,而僅在海內外僅剩9家門店保留酒類銷售業務。
咖啡跨酒看似一個合理的跨界創新,同為飲品的它們圈住了所有想要“喝一杯”的人們,然而咖啡使人清醒,酒使人沉迷,這樣怪口味的組合創新,想成功都難!
心情小酒
2014年前后的白酒市場,曾涌現出許多備受關注的小酒品牌,除如今仍然活躍的江小白,筷子兄弟的心情小酒也曾火爆市場,不過近兩年卻嫌少看到有關它的報道,不僅如此,就連萬能的某寶都難找到它曾火爆的痕跡。火爆之后,一地雞毛,心情小酒,尚健在否?
羋酒
這兩年網劇滿天飛,不僅電視劇、電影被網絡小說承包了,就連白酒行業也不能幸免,“羋酒”風頭一時無兩,有報道稱鄭曉龍給做羋酒的網酒網投了7200萬,但它兩年卻虧1.5億。走了《羋月傳》今年又火了《三生》,據說再過幾天瀘州老窖的“桃花醉”也要上市了。
小九哥想不通,這些產品的推出上市經歷了怎樣的調研和籌謀,他們究竟是產品創新的勇者,還是干一票就走的投機者or“流寇”?不得不感嘆,大多數依賴流行的產品,風停了總要栽跟頭!
TAKI雞尾酒
創立于1998年的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速溶豆奶為主打產品,“黑牛豆奶”曾經一度為人們所熟知。在連續幾年業績下滑后,毅然轉變奶制品的主打方向,做起“TAKI”品牌的預調雞尾酒,想以此重整旗鼓,可最終不但TAKI雞尾酒鮮少耳聞,就連黑牛豆奶也輸得一敗涂地。
作為企業,遇到瓶頸、業績下滑很正常,對企業進行創新轉型很值得提倡,但是像黑牛豆奶這樣放棄自己的主打品牌,轉身投入全新的領域,在既沒有相關經驗,又沒有競爭優勢情況下單打獨斗,失敗也是見怪不怪。
創新不能停,務必要理性!黃酒包子究竟是總結失敗教訓后的產物,還是突發奇想毫無底線的創新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