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面,白酒行業的最熱門話題是“申遺”。
這個話題是由白酒界的全國人大代表們帶起來的。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古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江蘇今世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素明,茅臺集團副總經理張德芹,舍得酒業酒體中心總監余東,瀘州老窖酒體中心副主任曾娜,江蘇洋河酒體設計中心品酒師李薇等全國人大代表均建議和呼吁,推動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申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酒是中國獨有的蒸餾酒,其工藝獨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名片、是中國味道的代表、是中國制造的體現、是我國人民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和貢獻。
白酒“申遺”毫無爭議,它如同武術、京劇、瓷器、美食等一樣,是世界審視中國的一個習慣性視角,折射了一個文明古國的軟實力,放進世界之林中毫不遜色。
對于行業而言,“申遺”是一塊金字招牌,是一份世界級的榮耀。倘若白酒申遺成功,確實對中國白酒國際化有巨大助力,對白酒品牌發展也有重大利好。
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本意卻不止如此,它的設立是為了保護人類有價值的創造,增加認同感和歷史感。對于白酒而言,“非遺”也不應該僅僅是一個響亮的招牌,一個漂亮的花瓶,更應該是一種促進力,一份責任。
就以本次“申遺熱”看,名優酒企們聯合起來為白酒“申遺”,就展現了一種合作精神和行業向心力。在很多酒企負責人眼里,這是白酒人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這樣的行業通力合作,讓我們充滿敬意。任何時候,企業們放棄隔閡、拋棄成見、共享盛舉,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重大利好,展現的是大格局上的“求同存異”。
“申遺”應該被當作白酒的一次自我觀照和重新檢驗。在更嚴苛的“國際標準”的審視下,“申遺”有利于我國傳統發酵產業的升級與技術創新。試想一下,當國際市場都能接受,是不是國內市場更加無往不利?
此外,“申遺”有利于規范白酒行業的釀造技藝,可以起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作用。由此也將提高整個行業的準入門檻,推動白酒行業的良性競爭。中國古老的固態釀酒技藝,包括與釀酒緊密相關的原生態、古窖池等都能得到更多的重視和保護。
“申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和傳承,把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中國酒文化發揚光大,使之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一個窗口和有利載體。
某種程度上,“申遺”是喚醒所有人對行業的一種保護策略。特別是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人工智能”有取代機械勞動的工作,作為一種以傳統技藝為釀造基礎的產業,這將刺激行業回歸傳統精神。
也就是說,這將真正地落地“工匠精神”。白酒傳統釀造工藝博大精深,特別是手工釀酒的復雜工序、嚴苛標準,多數并不為人所了解,“白酒申遺”能夠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去認識它、熱愛它,將這門手藝千代百代地傳下去。
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白酒走向世界的一個有利條件,這是不言而喻的。但這只是起點,頂多是白酒國際化成功必要不充分條件。
真正的白酒國際化,還需要企業繼續努力奮進,充分以品牌、產品、文化和價值滿足國際市場的熱愛。
所以說,從行業利好而言,“申遺”的行動價值,不弱于入選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以,“白酒申遺”短期利好是榮耀,長期利好則是激發了行業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