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1月15日貴州茅臺首次突破萬億市值不到5個月,6月6日和6月12日,茅臺股價先后兩次觸及萬億大關。截至6月6日午間收盤,貴州茅臺股價報796.23元/股,市值約10002億元。下午開盤后,盤中股價最高曾達到800.95元/股。6月12日午盤,貴州茅臺股價收報798.36元/股,盤中市值最高達10029億元。
就在茅臺萬億市值再度引發業內外熱議之時,關于茅臺的另一則消息同樣應值得關注。6月4日~5日,茅臺集團新任董事長李保芳在調研江蘇市場時指出,茅臺酒當前市場表現總體是平靜的、穩定的,沒有出現價格大起大落和銷售緊缺等現象,近期對茅臺酒營銷工作不提新要求、不出新政策,并表示“當前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應該就是無為而治。”
一方面市值再創新高,另一方面茅臺以“無為而治”從容應對市場熱象,其背后既顯示出茅臺的自信與篤定,也透露出茅臺當前正在進一步走向成熟。首先,茅臺更為自信。回想第一次茅臺市值觸及萬億大關前后,無論是市場反應還是茅臺自身,顯然對此都有些預料不及。反觀此次市值創下新高,茅臺方面表現非常平靜,這種平靜除了來自于茅臺對此已有預期,也因為茅臺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實力。
其次,茅臺更有定力。定力的來源之一也是因為實力,比如說足夠亮眼的2017年業績,比如說“千億”目標已近在咫尺,當然,不容忽視的還有茅臺酒市場表現的漸入佳境。
正如李保芳所說,當前茅臺酒市場有“兩個不愁”,一是不愁市場,二是不愁效益。在這種形勢下的“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有的放矢,其中孰輕孰重的拿捏從李保芳近期的言行中可見一斑。
針對市場前景,李保芳在調研江蘇市場時曾表示,“茅臺酒現在已由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并將成為常態,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隨著消費升級和小康進程的加快,消費者將呈幾何級數增長,未來供需矛盾會越來越大,茅臺酒會越來越緊俏。”關于茅臺酒價格,李保芳強調,“當前茅臺酒的價格很好地兼顧了各方利益,在相當一個時期內,茅臺不會動出廠價格,但一定會管終端價格,而且一定會管住、管好。”
與市場層面的“無為而治”相比,茅臺顯然在另一層面正在加重力道。
6月7日凌晨5點半,茅臺集團工藝技術攻關小組已經出現在公司制曲二、三車間進行實地調研,并召開工藝技術攻關小組第五次工作會。在這次工作會上,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感慨道,“54年來,第一次五點半來開會,我很感動”。
令人有所感觸的,還包括在5月21日茅臺四輪次酒開烤當日的凌晨5點,李保芳也出現在公司制酒十五車間、制酒六車間——每輪次酒開烤第一天,他都會出現在生產一線檢查調研。在生產現場,李保芳表示,“要讓員工在生產現場能夠看到干部的身影、找到主心骨”,“公司上下要在生產的重要時間、節點鋪天蓋地地到車間、下班組,與員工一道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這恰恰正是“無為而治”的精髓和根本的定力所在。不僅是對茅臺,放眼整個名酒板塊而言,在當前消費升級進一步打開高端及次高端白酒消費空間的大背景下,把控住了優質穩產,就等于把控住了未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李保芳在出任茅臺集團董事長之初,“第一把火”便是主導成立茅臺工藝技術攻關小組,并提出要求,“不惜代價,用眼前人財物的投入換取茅臺未來長遠穩定持久發展的良好格局”。
由此再看茅臺當前不斷突破萬億市值,便不難理解市場的信心源于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