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由世界著名酒評家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創立的評分體系《葡萄酒倡導家》(Wine Advocate,以下簡稱WA)發布了當年的中國葡萄酒報告和評分。這也是該體系連續第三年發布中國酒的相關情況。
過去的一年,共有來自寧夏、遼寧、河北三個產區的24款葡萄酒上榜。其中,寧夏產區遙遙領先,共有22款葡萄酒獲評。而這22款葡萄酒,分別來自9個不同的酒莊,其中,迦南美地和加貝蘭成為上榜酒款最多的酒莊,都各有4款。最終,迦南美地酒莊魔方2013摘得桂冠,獲評94分,也創下歷史最高評分。
厚積薄發的國產葡萄酒
根據WA百分制的評分標準,每款葡萄酒都能得到50分的基礎分,其他50分則由顏色和外觀、香氣、風味和余味還有綜合評價及熟成潛力4個要素組成?;诖?,每款葡萄酒的分數都代表不同的品質。96~100分:頂級佳釀;90~95分:優秀;80~89分:優良;70~79分:普通;60~69分:次品;50~59分:劣品。
而2018年上榜的24款國產葡萄酒分數從85~94分不等。其中,90分以上的葡萄酒共有9款。按照WA的標準,這幾款葡萄酒可以說是極為美妙的葡萄酒,不僅極具個性,風味香氣又尤為復雜。同時,6款葡萄酒獲評89分,另各有4款葡萄酒分獲88分和87分。而這些葡萄酒能從各個角度展現其細膩之感,個性鮮明又風味較復雜,總的來說,是品質很不錯的葡萄酒。
不管是優良還是優秀,從2016到2018三年的時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葡萄酒上榜WA并取得不俗的成績。最亮眼的便是榜首的評分從92分上升到94分。WA創辦于1978年,直到2011年,羅伯特·帕克才率其團隊首次訪華,并為中國的葡萄酒評分。當時,共20款國產葡萄酒參評。其中,9款葡萄酒得分80以上,9款80以下,還有兩款獲得了70分以下的成績,而最高分僅為85分,整體成績可以說是非常一般。但5年后的2016年,當WA首次發布中國葡萄酒報告和評分時,最高分已經達到92分,而兩年后,該分數又精進到94分。
此外,這些上榜酒款的酒莊產區分布也幾乎橫貫東西,從新疆、寧夏、山西,到北京、河北、遼寧。涉及的葡萄品種也不再僅僅是種植面積最多的赤霞珠、梅洛、霞多麗,還有馬瑟蘭、黑比諾、丹菲特、威代爾等對中國產區來說更加小眾的葡萄品種。這其中,用威代爾釀制的冰酒獲評2018第二高分——91分。這也意味著,獲評的酒種越來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干紅、干白,還有了甜白葡萄酒的一席之地。WA中國酒的身影不光有中外合資的酒莊、地方名酒企、精品小酒莊,還有行業里的龍頭企業——長城和中信國安。
不得不說,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國產葡萄酒產業已然發展得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和多元化。雖然相比舊世界的葡萄酒國家依然還不夠成熟,但也彰顯了自己厚積薄發的潛力和無限的可能。這也意味著,未來國產葡萄酒市場一定是向好的。
未來市場向好
2018年1~11月中國葡萄酒進口量為670716千升,同比下降5.1%。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18年1~11月,全國葡萄酒產量58.1萬千升,累計下滑7%,其中11份實現產量7.5萬千升,同比下滑13.8%。
資深咨詢師鄒凌遠認為,一方面,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已對美國葡萄酒加征關稅,從而使得北美葡萄酒出口到中國的數量出現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的實施,資本大量遠赴海外收購轉內銷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這些進口葡萄酒空出來的市場份額無疑對國產葡萄酒來說都是有利的機會。
而在北京正一堂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葡萄酒事業部總監劉珊珊看來,國產葡萄酒的機會是一直存在的。她分析,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的核心認知問題,是品質信任和性價比信任的問題。近些年,國產精品酒莊酒屢獲國際大獎,不僅給品質做了強有力的背書,也在傳播上起到了很好的推廣作用。此外,越來越多的國產葡萄酒莊在不斷地進行服務增值,一方面,梳理企業文化,講好品牌故事,另一方面加碼酒莊游等體驗式營銷方式,通過做好做精服務,吸引和培育自己的消費者。
劉珊珊表示,目前,國產葡萄酒領域已經形成了大而強(頭部效應明顯)加小而精(精品酒莊崛起)的市場格局,所以未來國產葡萄酒很有可能會搶占到更多的進口中高端酒水份額。而隨著頭部企業做好品牌營銷,憑借生產優勢完全可以在終端形成名牌力加超高性價比的銷售形態。
自1892年誕生的第一瓶國產葡萄酒到如今,127年過去了。在這127年中,國產葡萄酒經歷了從初期模仿到自主創新,從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與葡萄品種到自我研發培育本土新品種,從工業化生產到精品化定制,從一個品牌做到一個體量無限大的產業,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新興葡萄酒國家代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