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到2018年,酒類行業進入小回暖階段,2018年8月以后,行業進入小寒流階段,隨著2019年3月20日晚8點,茅臺市值重回萬億,帶領酒業進入了新周期。”北京正一堂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說,“進入新周期,酒業的競爭十分慘烈,400元以下全是擠壓式增長,400元以上是擴容式增長。而從大環境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在不斷鞏固,茅臺市值重回萬億,則說明消費者對消費升級及酒業板塊的信心在不斷增強,在酒業進入新周期的時間節點上,區域酒企、二線名酒可以在中高端、次高端上繼續培育自己的品牌,這是一個有利的市場機會期。”
早在2018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白酒專業委員會會長馬勇就提出,“留給魯酒的時間不多了。”指的就是魯酒還缺乏一款標桿性的名牌產品,還沒有一款能與瀘州老窖、洋河等相抗衡的次高端品牌,家門口的市場,首先要做好。
顯然,魯酒企業也在加足馬力頻頻發力次高端市場,景芝集團的一品景芝、景陽岡酒業的賴茆、花冠集團的花冠魯雅香、百脈泉酒業的百脈泉齊魯壹號等,都是魯酒在次高端上發力的“王牌產品”。
為了次高端,都在放大招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鋒就在2018年的投資交流會上明確表示,要向廣大縣級市場要銷量的市場戰略意圖,并說,“這是瀘州老窖擴張市場份額的根本,這是一個空白點。”
顯然,這個空白點就包括山東市場。當然,向山東市場要銷量的遠不止瀘州老窖一家,還有洋河、郎酒、沱牌等等。
2018年,茅臺在山東市場的份額超過50億元,瀘州老窖超過30億元,洋河超過25億元,汾酒、劍南春、今世緣等品牌在山東占據了25億元以上的市場份額。由此,和君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酒水事業部主任李振江就提出,“大量想在省外破局,實現銷量提升的品牌,基本都把目光瞄準了山東和河南市場。”魯酒的轉型迫在眉睫。
瀘州老窖特曲、洋河藍色經典海之藍都在做渠道下沉,他們具備了在150元~200元做全國化的各種條件。只要把營銷團隊布局好,并將營銷渠道下沉,推進渠道扁平化,縣縣招代理商,他們“拿市場”較區域酒企更有優勢。“畢竟,它們的品牌力更強。”有業內人士指出。
“省級名酒必須要瞄準次高端。”花冠魯雅香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孫旺軍表示,“在100~300元價位段,全國名酒的擠壓式下沉兇猛,在注重品牌、品質消費的今天,瞄準次高端并發力次高端市場,發揮品牌拉力,有利于引領企業往更遠的方向發展。”
對于現在的銷售情況,孫旺軍表示,魯雅香的年銷量已經達到了10萬瓶,銷售額達到4000多萬元。在與經銷商的合作方面,“比如在濟南市區做聯營,還是代理商模式,與經銷商聯合成立公司,雙方各占50%的股份,這種合作模式還是比較傳統的。未來,我們要把喝酒的人變成賣酒的人,招一部分周圍朋友也喝酒的團購商,發力新營銷,讓魯雅香走出山東省,走向環渤海經濟圈更廣泛的區域。”
堅持“雙品牌運作”的百脈泉酒業銷售公司總經理杜祥寶表示,“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做品牌升級的工作,今年重點布局濟南市場,畢竟在這個幾十個億體量的市場大盤中,尚沒有一個銷售額超過5億元的主導品牌,競爭格局尚未穩定,百脈泉還是有很多機會介入的。今年,百脈泉酒業將攜‘百脈泉齊魯壹號’等次高端產品攻占濟南市場。”
創新合作模式,加深消費者品質記憶
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品牌建設高度集中,擦亮中國景芝金字品牌”的景芝酒業,在次高端市場上牢牢地聚焦一品景芝不動搖,創新數字化營銷,建立了以經銷商為軸心,品牌推廣為紐帶,鏈接消費者的科學化用戶管理和運行機制,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實現品牌精準營銷。
無論是今年的全國春季糖酒會,還是山東糖酒會,景芝酒業對次高端核心產品“一品景芝”的打造,均可用“聚焦”來形容。在展館布置上,景芝酒業專門設置了自調酒區域,便于消費者坐下來,一起玩調酒,聚焦主力產品,關照消費體驗,聚焦品酒體驗,是景芝在營銷方面的創新。
為了增加消費黏性,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德義表示,景芝酒業通過“一品、一館、一游”來增加消費者對景芝的了解。
“一品”是企業連續舉辦百姓民間品酒師活動,通過消費教育及百萬大獎的設置,引導消費者品味芝香;“一館”就是芝香體驗館,消費者不僅可以品酒、調酒,還可以小規模地蒸酒,邀請消費者一起玩味白酒;“一游”就是組織消費者到廠區參觀,知道一品景芝的品質來源,加深次高端產品等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質記憶,增強其品牌好感。
而在消費者體驗方面做得有聲有色的百脈泉酒業,在創新營銷方面,一改主要依托代理商的傳統模式,發力傳統招代理商以及廠家直營等多種營銷模式,不同產品有不同的市場運作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對于重點產品、拳頭產品,廠家加大了對渠道終端的把控。過去,我們一直在強調廠商一體化,廠家是廠家、商家是商家,今年,廠家與商家共同成立公司,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開拓山東及全國市場。”杜寶祥表示。
把產區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山東省白酒協會秘書長蔣彬表示,山東白酒產區在概念上有三個之最:一,山東是全國最大的芝麻香型白酒產區;二,是全國最大的低度濃香型白酒產區;三,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醬酒產區。依托孔孟文化,山東還是最具有文化特質的產區,依托產區優勢,這是魯酒實現高端化、全國化的有力背書。如何把產區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與消費者親密接觸,是魯酒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
“與全國名酒相比,在次高端市場上,魯酒也有三大優勢,一是地緣優勢,地方政府和地方老百姓對地域品牌還是有感情的;二是渠道結構(利潤結構),新銳次高端產品的利潤空間會更大一些;三是組織活力問題,次高端產品要搶占市場,一定要有敢打打拼的組織隊伍,不少魯酒企業把五湖四海的精英力量組織起來,構建了一支新銳化的銷售團隊,征戰市場,為魯酒次高端市場帶來了創新與活力。”一位業內人士信心滿滿地表示。
要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魯酒既要升級已有的產品線,還要布局未來的賽道。對此,李振江也提出,在產品線上,魯酒要升級原有賽道生存線——百元線,創新主流賽道競爭線——次高端,未來賽道已成——輕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