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兼程三十載,砥礪奮進又一程。
2019年11月19日,“緣起30年——不忘初心再出發”《華夏酒報》創刊30年盛典將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舉行。
屆時,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領導、行業協會領導、酒界知名人士、酒類專家、行業學者及酒業生產、流通、配套企業代表等將參加活動。此外,中國行業報協會以及《科技日報》、新華社《中國記者》雜志社、《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中國貿易報》、《中國航空報》等媒體代表也將到會祝賀。
行業協會送來祝福
值《華夏酒報》創刊30年之際,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以及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紛紛發來賀電,并題詞祝福。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為《華夏酒報》創刊30周年題詞:“風雨三十年,奮斗新時代”;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題詞: “以墨為香,釀泉為酒”;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題詞: “對酒當歌,華夏精神”;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題詞: “賀《華夏酒報》創刊三十周年,三十年風雨同舟,三十年攜手共進”。
作為一張面向酒業的全國性行業報紙,《華夏酒報》發源于山東,因此山東省酒類行業及工商企業自然與《華夏酒報》感情深厚。
山東省糖酒副食品商業協會會長薛劍銳表示,《華夏酒報》始終關心關注山東白酒企業的發展,也見證了整個魯酒行業由高峰到低谷,再由低谷到振興的全過程。《華夏酒報》為山東白酒企業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為促進山東白酒行業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四川省釀酒協會會長崔兆全也寫下《賀〈華夏酒報〉三十華誕詩》:“輝煌一路謳,而立大豐收。好雨三春細,新醅九宇牛。護航求妙句,為酒寫清秋。相會皇都下,高朋賀語稠。”表達了對《華夏酒報》的衷心祝福。
2019年不僅是《華夏酒報》創刊30年,也是黑龍江酒類流通協會成立10周年。黑龍江省酒類流通協會發來賀信,祝《華夏酒報》30周歲生日快樂!賀信提到:黑龍江酒類流通協會的成長與進步都與《華夏酒報》息息相關,《華夏酒報》不僅站在全國的角度出謀劃策,不辭辛苦,還為協會協調各種資源,促進協會進步。“在《華夏酒報》創刊30周年的日子,我們由衷地說一聲,謝謝你們,謝謝《華夏酒報》!”
前輩大咖殷切期待
《華夏酒報》創刊之初,酒業泰斗秦含章就被聘為榮譽社長、報社顧問,此后《華夏酒報》的每一個重要節點都有他的身影。正如秦老所言:“我是看著《華夏酒報》從萌芽到成長,我對《華夏酒報》給予了厚望,傾注了情感。”
今年7月,在得知《華夏酒報》即將創刊30周年,秦老親筆為《華夏酒報》題詞:“華夏酒報好,聲名比天高。”
作為《華夏酒報》第一任總編輯,董有震如今已是鮐背之年。從申請刊號到籌建資金,從組建隊伍到報紙發行,他為《華夏酒報》傾注了深深的情。他至今都難忘,當第一張報紙交付印廠時的惴惴不安。為祝賀《華夏酒報》創刊30周年,董老親筆題詞:“不忘初心順勢為,攜手酒業譜新篇”,希望《華夏酒報》能夠再接再厲、越辦越好、辦出水平、辦出高度、辦出影響力。
早在1997年,《華夏酒報》就特別推出了《中國酒魂》欄目。《華夏酒報》用了兩年的時間,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對秦含章、周恒剛、沈怡方、高月明、高景炎、王貴玉等近百位為傳承和發展中國釀酒工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專家學者進行逐一介紹。
著名白酒專家王貴玉在今年9月舉行的中國千商大會·岳塘酒業峰會上,獲評“中國酒業終身成就獎”。回顧《華夏酒報》創刊30年來的風雨歷程,他告訴記者:“在中國酒業發展各個節點,《華夏酒報》都發揮出了撥亂反正、維護行業形象、宣傳科學技術、專家的作用。在守正創新、傳承發展中,為記錄中國酒業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努力。”
名酒齊聚再續前緣
“緣起30年——不忘初心再出發”《華夏酒報》創刊30年盛典上,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汾酒、古井貢、牛欄山、勁牌、青島啤酒、雪花啤酒、張裕等白酒、啤酒、葡萄酒、保健酒領域的頭部名企都將出席。
1989年舉行的全國第五屆評酒會,成就了“十七大名酒”的崇高地位;1989年,也恰逢《華夏酒報》正式創刊,從此,《華夏酒報》與“名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17大名酒的17年》大型系列報道的推出,“四大名酒,榮耀60”、“中國名酒30年”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的相繼開展,以及“四大名酒,榮耀60——名酒價值與中華文明” 、“名酒的美好時代”等酒業高峰論壇的舉行……30年間,名酒發展幾經沉浮,《華夏酒報》從未缺席,一直用媒體的力量引領名酒企業展示文化底蘊,彰顯行業活力,為中國名酒的健康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也贏得了名酒企業的尊重。
四川省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特別發來賀信,恭祝《華夏酒報》創刊30周年快樂,并祝《華夏酒報》繼續擎旗中國酒業傳媒龍頭,書寫壯麗詩篇,指引行業發展、助推產業升級,為中國酒類行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沈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鴻林親致賀電,感謝《華夏酒報》在沈酒轉型、升級、發展的過程給予的支持和幫助。他說:“2017年,在《華夏酒報》和韓文友總編輯的幫助和帶領下,沈酒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一躍成為了酒行業發展的一個奇跡。此后,我們延續了這個奇跡,從央視到自媒體,從網媒到紙媒,沈酒集團一次次地登上各大媒體的專版和頭條。全國的經銷商慕名而來,其實我們心里明白,讓我們成為全國經銷商關注熱點的,正是《華夏酒報》對我們的支持與推廣。”
國際范兒開啟新篇章
近年來,《華夏酒報》在走向國際化的進程中大膽探索和嘗試,向世界傳播中國酒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發揮出“中國影響”,為傳統媒體融通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早在創刊之初,《華夏酒報》就已經具有國際化的思維和視角了。1989年10月3日,《華夏酒報》正式創刊。當時的版面安排是:一版為要聞,二版為生產、銷售、消費綜合新聞,三版為理論、科技,四版為國際酒業、酒文化副刊。
30年里,《華夏酒報》幾經改版,但構建國際化大格局,傳播國際酒業要聞,引導企業走出國門,一直是《華夏酒報》始終不變的堅守。正是這份堅守,讓20年前來中國從事葡萄酒相關業務的美國記者、酒評家艾哲庸有了一段與《華夏酒報》不得不說的故事。
“差不多20年前,我因為業務關系經常要來中國出差。慢慢地我在中國臺北建立了自己的葡萄酒公司。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想要了解并進入中國市場,我需要更多的酒業信息,而且是及時有效有公信力的酒業信息。我的一位中國朋友給我推薦了《華夏酒報》。在信息和交通相對閉塞的年代,這份報紙已經發行到了全國各地,當我拿到第一份《華夏酒報》時如獲至寶,里面的信息涵蓋了酒業生產、銷售、消費等全產業鏈,不僅有記者的見聞,還有行業大咖、專家學者發布的技術論文。專業有力的信息為我寫稿提供了素材,開拓了思路,并更好地服務于我的國際客戶們。可以說,正是對《華夏酒報》的學習,使我在中國葡萄酒界站住了腳。”
《華夏酒報》創刊30周年盛典在即,艾哲庸也將同更多的國際友人共同出席,見證《華夏酒報》國際化開啟新的篇章。
30年,“與酒人同心,與酒企同夢,與中國酒業共成長,為振興中國酒業鼓與呼”,正是一張“而立之年”的報紙砥礪前行的底氣所在。
11月19日,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