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緣起30年,不忘初心再出發”——《華夏酒報》創刊30周年盛典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舉行。作為中國酒業唯一一份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公開發行的酒業財經周報,《華夏酒報》走過的30年,也是中國媒體發展30年的見證者、記錄者和貢獻者。慶典上,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北京交通大學新聞傳播專業碩士業界導師、新華社《中國記者》雜志執行主編張壘以《中國媒體的論爭與未來》為題,講述30年來中國媒體的受眾變遷、融合發展,以及內容、資源、資本等對媒體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
打造全媒體平臺
“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提出,其概念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會隨之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如電子雜志、博客新聞等;而廣義的“媒介融合”則范圍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
盡管融媒體的概念起源和發展于西方綜合性媒體集團,但中國媒體融合的急先鋒就是《華夏酒報》的母集團——煙臺日報傳媒集團。“我們在考察的過程中發現,它在集團內部形成了一個小型的通訊社,通過前方采訪和材料整合,給不同的媒體來供稿,通過這樣一個方式來形成融合發展”。張壘說,從本質上來看,媒體融合的本身是資源的融合,解決了信息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成本浪費,并實現了各個平臺的交互運作。而要實現真正的媒體融合,與集團辦報的資源調配力、已有探索與配套改革,還有媒體領導人的威信決心密不可分。
張壘提出,“媒體融合的基礎,是要更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需要。媒體融合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怎樣通過‘項目’方式,打造一些‘特種部隊’,通過一些小的團隊、小的項目,實現融合發展,在這方面,諸如《華夏酒報》等行業媒體具有非常大的可拓展空間。”
經歷了30年薪火相傳的《華夏酒報》,從創刊之初的一張對開4版黑白報,發展到現在擁有《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華夏酒報微信公眾號、東方名酒微信公眾號、華夏名茶微信公眾號以及《中國名酒周刊》、《中國名茶周刊》眾多周刊的“紙媒+新媒體”的全媒體。
出于發展需要,《華夏酒報》運營中心搬遷至北京,立足首都的文化、經濟信息優勢,輻射更寬廣的酒業領域。從國內到國外,在走向“三十而立”之際,《華夏酒報》國際部正式宣告成立,開展了中國酒業媒體國際化的探索和實踐,開辟中英、中法雙語專刊,共同打造酒類媒體國際矩陣,破除酒業國際傳播隔閡,助力中國酒業與世界酒業互動,提升到國際化戰略發展視野。
從1989年~2019年,在時代的選擇和推波助瀾中,《華夏酒報》的平臺在擴展,功能在延伸,品牌在壯大,在酒行業中積累了廣泛的傳播效應,也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做權威主流的媒體
隨著高速移動網絡和移動平臺的普及,傳統媒體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媒體游戲規則因資本力量的介入而發生巨大改變,比如BATG(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四家平臺企業的業務范圍涵蓋了門戶網站、移動資訊、金融、保險、理財、商業等,他們具有信息快、傳播依靠裂變模式、個性化傳播等特點,這使得話語權從傳統的紙媒、主流媒體轉移到了微博及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手中。而自媒體本身鑲嵌著商業利益,由于追逐注意力及變現,使得自媒體成為輿情事件的發源地。
如何把握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趨勢、特點、規律,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話題。對此,張壘表示,要以“資源”為核心,做好與受眾的“連接”。
“通過辦好報紙,怎樣把發行資源、讀者資源,受眾資源,產業鏈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從相關數據來看,多數盈利較好的報業集團都實現了多元化發展,并且多元化率大于50%。與此同時,不僅要開拓傳統資源,還要發現新資源。此外,廣告與發行成本攀升邊際效應不斷遞減。在這之中,最核心的就是信任資源。”張壘說。
《華夏酒報》創刊之初,就以“影響行業,創造價值”為使命,成為酒業最具影響力和最值得信賴的財經報紙,堅持“權威主流、專業負責、理性大氣、貼近市場”的方針。《華夏酒報》刊登的新聞涵蓋酒類生產、流通、營銷、配套、消費等整個酒類產業鏈,由于內容的權威性,很多新聞被協會領導剪裁、整理成為協會開會的素材內容。不少撰稿人將自己在《華夏酒報》發表的文章加以整體,匯集成冊。
盡管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等具有時時刷新信息的優勢,但紙質媒體因可以長期存放,具有“可收藏性”,隨時收存、展出、查閱,不僅可以穩固讀者記憶,又承載讀者感情。因此,《華夏酒報》也成為了不少讀者的“收藏品”。
作為負責任的酒業媒體,30年來,《華夏酒報》不僅弘揚酒業正能量,而且是行業的忠實守護者,當危機事件發生后,《華夏酒報》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發回客觀報道。
1998年1月26日,從山西傳來的一則消息震驚中國酒業:山西朔州不法分子制售毒酒,造成27人中毒死亡。《華夏酒報》立即組織3名特派記者連夜奔赴事發地采訪,給全國讀者帶來一線聲音,并進行了長達半年之久的追蹤性報道。
30年間,《華夏酒報》推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活動和報道,“全國糖酒會官方主題論壇”、“四大名酒榮耀60”、“十七大名酒的十七年”、“中國千商大會”、“中國(國際)葡萄酒大獎賽”、“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獎賽雙語特刊”,擔負起“中國酒業風向標”的歷史使命。
建設“美麗中國”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目標,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已成為媒體發展的目標。在媒體受眾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華夏酒報》從傳統的紙媒向融媒體進軍,堅守政治底線,做好酒業資源的鏈接與服務,用文字力量創新發展繼續為酒業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