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末,白酒產業兩大領軍企業——茅臺集團、五糧液集團兌現了諾言,聯袂跨入千億大關,中國白酒“金三角”同時孕育了全球烈酒產業的兩個千億集團。
在兩大千億集團誕生的同時,白酒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聚焦品質優勢,維護品牌美譽度”,成為各大品牌的聚焦點。無論是五糧液集團于4月公布“瘦身健體”時間表,還是茅臺集團宣布12月起加大推行“雙五”規劃力度,抑或是洋河不遺余力地激活品牌高價值感……無不是順應消費持續升級的應時之舉。
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白酒產業不再是國家限制性產業。這意味著,更多的市場主體將進入到白酒行業。
2019年,白酒產業的市場利潤和消費主體不斷向優勢品牌集中,名酒企業強勢下沉區域市場,一些中小企業面臨著生死攸關的命運。
未來,隨著新的產業政策落地,更多市場主體將擠入白酒行業,行業競爭更為激烈,企業必須采用強勢有力的市場刺激手段,分得市場一杯羹。
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馬勇的話說,未來,白酒產業將進入“多主體、緩增長、強刺激”的弱周期。
如今,80、90后已經躍升為主流消費群體。廠家除了常規的品鑒會等活動形式外,講好品牌故事,借文化之手推品牌力提升,成為白酒品牌香飄國內外的支點。在“不缺酒,缺好酒”的消費時代下,老酒市場萌發了新芽。收藏老酒,收藏名老酒,成為民間收藏的一大熱點。國產葡萄酒領軍企業張裕也高調宣傳,回收民間流傳的老年份白蘭地,用老年份的白蘭地喚醒大眾對中高端品牌的價值記憶,提升品牌美譽度。
11 月份,我國5G正式進入商用階段。未來,鑒于人工智能的創造力,率先應用新技術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盈利,諸多白酒企業走上了“產學科研一體化”的道路,建設高水準的院士工作站、品質風味研究院,白酒產業逐漸換上了“智慧釀造、科技釀造”的新顏。
2019年1~11月,葡萄酒產量37.2萬千升,同比增長-12.1%。這已是國產葡萄酒產量今年以來連續第9個月出現負增長。有業內人士用“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來暢想國產葡萄酒的未來。張裕加大對中高端以及白蘭地市場的布局,中糧長城持續推進大單品戰略,高調宣傳五大產區,王朝葡萄酒高調回歸……賀蘭山東麓產區、煙臺產區、鴨綠江河谷產區則通過巡展等形式,加大對國產葡萄酒的推廣。
“賣方越來越多,買方還是那些。”這句話,或許可以形容進口葡萄酒的市場現狀,幾乎世界各產區的葡萄酒均進入到中國市場,并與線上主流電商、線下社區門店合作,搶食短期內很難再上量的葡萄酒市場。
青島、雪花、百威、燕京等啤酒品牌延續高端化的產品路線,紛紛推出適合夜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尚品牌。未來,精釀啤酒會繼續迎來擴容的增長態勢。
在全球經濟前景并不明朗的背景下,酒類產品作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品,仍顯示出其產業增長的韌性和活力。
信心比黃金重要。
2019年,站在偉大祖國70華誕的歷史節點上,我們謳歌時代,更要順應時代,中國酒業在智慧釀造、品質表達、產區推廣、市場建設等方面成績顯著,面向未來,立足當下,2020年,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