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接力貴州酒業共識,續寫競合發展篇章”為主題的第二屆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論壇在茅臺鎮召開,茅臺、習酒、董酒、國臺、貴州醇、珍酒、金沙、巖博酒業等30多家當地骨干企業一把手出席,再度聚焦貴州白酒的合作共贏和抱團發展,重新燃起醬香品類崛起熱潮。
一年前,由茅臺集團發起的“同心共譜酒文章·攜手共拓酒天地——首屆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論壇”召開,近20家當地白酒企業在推動貴州白酒品牌上達成共識。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的圓桌論壇再度升級,與會企業高管大幅增加,并對“競合”理念進行更深入探討。
近幾年,貴州白酒產業處在一個明確上升的勢頭,除了茅臺驚艷業績的帶動,來自習酒、金沙、珍酒、國臺等二三線醬香品牌的集體發力,推動醬香酒品類以高速姿態發展,贏得了業內外的注意。2018年,貴州白酒產量達到30多萬噸。但黔酒憑借著這占據全國3.5%的產量,實現了43%的利潤,利潤總額全國第一。這里面最重要的是茅臺的突出貢獻。
這就是貴州白酒的特點,雖有茅臺這樣的龍頭支撐,但黔酒的整體競爭力不足,白酒總體規模偏小,二三線規模白酒品牌太少,不能像其他白酒產區形成一個“中堅”群體。
相比川酒、魯酒、豫酒等國內白酒大省近幾年出現的抱團合作,黔酒的合作共贏,從首屆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論壇舉行以來,正式拉開了帷幕。面對茅臺的“一支獨大”,貴州白酒的合作,著眼于品牌梯次發展,打造貴州白酒產業的“中堅”空間。
這方面,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提到,貴州白酒要是真正有50個像樣子、有實力的企業就足夠了。這樣的企業,需要長期培育,分門別類、因企施策給予支持。對此,李保芳在會上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是支持能做大的企業。近幾年,國臺表現非常出色。而習酒、茅臺系列酒等,也有條件、有基礎、有能力做得更好,需要進一步細化措施,加強支持和引導,幫助他們不斷做大。包括珍酒,最近也有到仁懷投資、擴大基酒產能的意向,應該支持他們盡快做起來。
其次是善待外來的企業。近年來,貴州白酒影響力不斷提升,吸引了勁酒、洋河等酒業優質品牌,投巨資在貴州發展。外來資本的介入,黔酒不止姓“黔”的背后,是白酒行業已經進入產區競爭時代。
對于這些“外來戶”,李保芳釋放善意:“我們應該給予更加明確的態度和支持,構建更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鼓勵這些名酒企業來貴州,進一步優化和豐富貴州白酒產業的發展格局與文化內涵,提升貴州白酒品牌的整體形象。”
最后是扶持有困難的企業。“主要是原來一些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如酒中酒、糊涂酒業。他們都是比較大的企業,現在經營面臨一些困難,我們應該伸出援手,想辦法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李保芳說,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受制于財務狀況、市場壓力等多方因素,相對缺乏頂層設計能力,容易陷入同質化和價格戰的困境,需要大家提高站位,把握好自身發展節奏,杜絕惡性競爭,共同保持定力和自信,捕捉機遇、應對挑戰,良性發展。
以“老大哥”和“主人翁”姿態定位的茅臺還提出,不會以“老大”自居,也不希望“大魚吃小魚”,茅臺愿意通過各種形式,推動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實現高中低品牌并存、大中小企業共贏的差異化發展格局。
由此可見,貴州白酒的未來發展勢頭,絕不再滿足于茅臺的獨占鰲頭,更希望由茅臺引領、二三線跟上的抱團發展,強化中堅力量,來實現黔酒品牌競爭力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