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兩會”上,作為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輕化工大學校長庹先國,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郎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付饒等來自學界和企業界的領軍人物,紛紛為今年新的市場環境下,川酒該如何發展建言獻策,并在未來的方向上達成共識——2020年,對于白酒行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川酒要努力實現“比大更強”的目標,危中尋機突出重圍。
同時,通過本次四川省“兩會”,《華夏酒報》記者發現,對于川酒目前的比較優勢、核心優勢和未來的發展,眾多人大代表達成了共識。
川酒產業優勢需整合
四川輕化工大學校長庹先國
“白酒產業是四川最具比較優勢的產業,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領頭羊。四川白酒產量、銷售收入、利稅均占全國的近一半,在全國處于絕對有影響的地位,也是我省最為倚重的優勢產業之一。”庹先國對媒體指出。
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曙光
李曙光則把五糧液的發展和成渝“雙城記”發展結合了起來。
李曙光指出,翻開成渝地區地圖,在“雙城”中軸線兩側,川南經濟區與川東北經濟區猶如“雙城兩翼”,通過強化“雙城”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兩翼”經濟騰飛值得期待。位于川南經濟區的中國白酒龍頭五糧液,在此次“雙城記”中如何扮演自身角色,與主干保持協同發展,值得行業關注。
宜賓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空間布局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而為五糧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李曙光表示,五糧液作為以酒業為主、多元化發展的民族品牌企業,作為四川省“5+1”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優勢企業,將以開拓的精神、前瞻的眼光、國際的視野認真貫徹落實好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總體謀劃和宜賓市委、市政府的具體部署,搶抓發展機遇,五糧液要積極找準融入的方向、功能和重點。
郎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付饒
付饒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給市場帶來一定影響,消費者的認知方式、消費方式、購買方式發生了改變,但需求不會消失,抓好品質和品牌應是企業未來發力的方向。
為盡可能地降低新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郎酒實施“三品戰略”、“C端戰略”、“長期主義戰略”,生產、銷售、體驗三盤互動,推動“品質+體驗”互動模式升級。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劉淼
劉淼則指出,作為四川的工業名片,瀘州老窖有責任和義務,與大家一起擔當“工業挑大梁”的責任,白酒企業要整合全產業鏈的競爭力,倡導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抱團取暖,度過行業的冬天。
同時,劉淼還介紹了瀘州老窖對于“抱團取暖,共挑大梁”所采取的措施。
這與李曙光建議繼續加大川酒的戰略性重組力度,進一步提升川酒的品牌形象和整體優勢不謀而合。
川酒核心優勢需保持
202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川酒品牌形象,讓川酒香飄天下,享譽海外”,這為提振川酒發展釋放強烈信號。
業內人士認為,川酒作為四川產業經濟支撐,核心優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對于川酒來說,四川酒業產區優勢明顯。
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產量785.95萬千升,四川全省累計生產白酒366.8萬千升,同比增長3.6%,占全國的46.7%,即將“控股”白酒業;同時,四川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53.0億元。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川酒從產量到營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白酒的基本盤。
其次,從產業優勢角度來看,以宜賓、瀘州為代表,川酒用實力上演中國白酒“雙城記”。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宜賓市55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產量67.7萬千升,實現營業收入1302.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83.2億元。
2019年,瀘州市酒業實現營業收入897.1億元,增長13.3%;實現利潤總額113.7億元,增長39%;實現酒業稅收81.5億元,增長20.1%。
此外,以“六朵金花”為代表的名酒集群優勢正在持續放大。
目前,川酒“六朵金花”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舍得四家“上市金花”,以及還未登陸資本市場的劍南春、郎酒。不過,郎酒股份的上市進程加快,目前已進入IPO輔導階段。
“六朵金花”企業2019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532.0億元,實現利潤369.0億元。可以說,“六朵金花”不僅實力領跑川酒發展,而且還引領著中國白酒的進程。
相信隨著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取消部分白酒產業限制政策,行業和品牌的集中度不斷增加,包括川酒在內的優勢產區必將迎來重大利好。
因此,業內人士指出,從川酒看全國,持續挖掘核心優勢,未來前景可期。2020年,對于白酒行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川酒要努力實現“比大更強”的目標,危中尋機。
川酒發展潛力需激發
川酒除了由于長期發展和歷史原因沉淀下來的比較優勢和核心優勢之外,2019年開始,整個全國白酒行業所面臨的行業新政,或可為川酒在疫情危機、產能危機等不利條件中,得到新的發展利好機遇,從而激發出新的發展潛力。
2020年1月1日起,《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正式施行,新政策不再對白酒產業設限——解除了資本對進軍白酒產業的門檻限制。這一產業政策的調整,無疑為“局外人”進軍白酒行業帶來了機遇。
對于該新政,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與其說是放開讓‘局外人’進入,倒不如說進入門檻更高,白酒行業競爭更激烈,將呈現出‘高門檻準入、無門檻退出、理性投資’的常態。”
面對這樣的觀點,有人表示贊同。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白酒產業準入限制的放開,給中低端市場帶來的激烈競爭又細分為兩類:名酒企業的中低端產品以及中小企業的生存——以前,全國幾乎是“縣縣有酒廠”,但多數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現在可以重起爐灶。
“雖然小酒廠的發展空間不是那么大,但是至少可以占據本地市場份額。”高洲酒業相關負責人指出,“消費規模是有限的,新進入的競爭者無疑會分走一部分中低端市場,競爭會更加慘烈。”
面對新政看似會加速行業洗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為在危險中尋找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019年,四川全省累計生產白酒366.8萬千升,同比增長3.6%,占全國的46.7%;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653.0億元,同比增長12.7%;實現利潤448.8億元,同比增長31.0%。
“總體增長數據不錯,但是‘平均數下面的問題’也需要注意。”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萬鵬龍對媒體公開指出,四川省311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中大多數利潤率都不高,白酒產業新政策實施后,酒企將迎來更大的市場挑戰。全國名酒也才10多家,四川應集中資源培育出10幾家有競爭力的主力酒企,川酒行業還有整合重組的巨大空間。
此外,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人員向媒體透露,目前,川酒幾大產區都在設立投資類酒業平臺公司。在這樣的愿景之下,推動產業與資本結合勢在必行。“白酒產業目前面臨‘低端過剩,高端稀缺’的格局,我們一直鼓勵企業釀優質白酒,鼓勵挖窖池,鼓勵固態釀造,鼓勵企業走向資本市場。”
不過,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秘書長李富榮對此頗為樂觀,他認為:“化敵為友,合作共贏,企業+資本的合作模式值得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