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一時間,隨著各地政策的放開,地攤火了,夜市開了,久違的煙火氣在各地逐漸升騰起來,“地攤經濟”成為了經濟復蘇的新動力。
眾所周知,酒類產品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消費品,能否搭乘“地攤經濟”這輛時代快車,在品牌、品質營銷推廣中,更精準的表述,講好自己的故事,迎來后疫情時代快速發展的拐點?
想說愛你,不太容易
“忽如一夜東風來,千家萬戶地攤擺。”“擺地攤”在我國有著數千年的發展史,是人間煙火的真實寫照。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攤經濟或多或少影響了城市環境和空氣質量,“擺地攤”在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引導下趨于合理,進店入場的地攤得以規范。近段時間,隨著各地政策的放開,“地攤經濟”又煥發了新的生機,一方面拉動就業人數上升,另一方面帶動消費。
6月6日,上海市啟動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圍繞“夜購、夜食、夜游、夜娛、夜秀、夜讀”等主題,推出上海酒吧節、深夜食堂節、深夜書店節、購物不眠夜、夜上海LIVE秀等180余項特色活動,打造具有煙火氣、上海味、時尚潮、國際范的夜上海新形象。
早在5月初,南京就發布了臨時外擺攤點指導意見。南京市在現有3400個臨時攤點的基礎上,新增134處、共1410個臨時外擺攤點,并對1912街區、夫子廟、新街口等重要地段的夜間經濟配套進行規范充實。
5月末,鄭州、長沙、西安、大連、青島、福州、蘇州等多個城市提出放開地攤經濟。6月1日,僅南京市秦淮區臨時外擺攤點13處,130家攤位,6月中下旬即將推出新街口市集和熙南里錦鱗十二市。
6月6日晚,《華夏酒報》記者在河南鄭州“地攤經濟”網紅打卡地“健康路”看到,在不足兩公里的路段,已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到處洋溢著著濃濃的煙火氣,街道兩旁各種商品擺放得琳瑯滿目,吸引著來往的市民駐足、購買。《華夏酒報》記者仔細尋找了兩遍,沒有發現酒類產品,但附近幾家燒烤和美食一條街里,白酒、啤酒成了人們消費的重點。
“地攤夜市復市的前幾天,有幾個開著車賣酒的,估計效果不好,就不來了。”在市場管理監督服務的杜先生說。
在附近經營煙酒超市的溫先生告訴記者,酒類產品擺地攤不太適合,價位低的光瓶酒或簡裝酒,餐飲、商超、煙酒店基本上都有,并且價格十分透明,利潤空間有限。一二線高端酒和部分全國品牌中端價位白酒,做品牌推廣品鑒還行,銷售的話由于沒有正規的機構擔保,消費者難以分辨質量和真假,幾乎難以動銷,單純做品鑒推廣,如果沒有廠家介入的話,經銷商、煙酒店不太愿意賠本賺吆喝。
鄭州東區CBD商務區千禧廣場“大玉米”、如意湖附近有夜市攤點,河南皇溝御酒、杜康、賒店老酒和貴州、四川等醬香、濃香品牌廠家借用地標做過推廣。6月7日晚,記者來到現場,并沒有見到酒類品牌擺攤,多是網紅利用地標在直播帶貨。
在知趣咨詢總經理、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看來,中國酒是典型的場景式消費,線下的場景消費對于酒類的引導和品牌傳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地攤經濟是典型的意識經濟,本身無論是從經濟類型,還是從消費能量、推廣品牌來說,實際上都與酒類存在著較大的誤差。
貴州一家白酒企業營銷總監佟先生告訴記者,地攤經濟確實能為白酒產品帶來流量,但是銷量并不理想,他們在鄭州、長沙、濟南、南昌、福州、深圳等10多個醬香酒消費氛圍好的城市擺攤賣貨,收效甚微,不過,做品鑒還可以。
部門聯動,精準布局
酒類企業、經銷商和酒類產品如何才能更加精準地搭上“地攤經濟”這輛快車,是擺在企業、經銷商面前的一道思考題。
新營銷咨詢培訓專家賈福春認為,地攤經濟的主要推動成因還是促進就業,拉動內需,搞活國內市場經濟。地攤經濟最明顯的效應是低成本創業——無稅收、無房租、無門檻,能夠為低收入人群增加就業渠道,同時,激活餐飲業,帶動酒類消費。
如何解決質量和品牌信任問題?陜西省糖酒副食流通協會老酒委員會會長劉杰給出了答案。劉杰表示,西安需要給酒類一個展示的平臺,需要弘揚酒類的地攤文化,為此陜西省糖酒副食流通協會和《食品新觀察》雜志社籌備了陜西地攤糖酒會,由協會、媒體把控品質,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滿意的售后。
“但對廠家來講,想抓住地攤經濟的風口很難。對于廠家直接增量效果不大,但是間接的消費增量是必然的。對于次高端白酒品牌,此輪地攤經濟更多是宣傳搭便車,與實際銷售沒有多大影響。近期更多的茅臺擺地攤、開法拉利擺地攤的現象,更多的是網紅自我炒作的一種手段。”賈福春說。
啤酒正“酣”,白酒漸“醉”
在保民生、保就業的大背景下,“地攤經濟”成為經濟復蘇新的亮點,能夠有效激發市場經濟活力,快速恢復經濟,同時還有利于激發消費活力,幫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行業迅速重啟、渡過難關,具體到酒類行業層面而言,酒類等產品表現會更好,尤其是啤酒產品,都是重大利好。
東北證券研報提出,“地攤經濟”的相關政策放開之后,消費行業的市場表現會有一定提升,在市場走勢較弱的環境下提升更為明顯。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微信支付“小店”交易活躍度達到歷史最大峰值,較1月疫情嚴重期間,全國小商家數量增長2.36倍,交易筆數增長5.1倍;支付寶方面,截至5月底,全國已有1200萬小店和路邊攤收入同比增長,實現V字反彈。
股市是行業表現的晴雨表。6月4日,青島啤酒報收于67.30元/股的歷史最高價。據悉,4月青島啤酒銷量、收入、利潤等各項經濟指標均實現了同比兩位數的增長,其中銷量同比增長12%。6月2日,燕京啤酒(衡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鄧星楊、公司銷售黨支部書記洪和平等黨員干部一同走進夜市銷售市場一線,與消費者、終端客戶面對面互動交流,推動U8新產品銷售,提升了消費者的信任及好感度,增強了終端客戶對公司的認同感。
連日來,記者通過現場走訪和電話采訪了北京、天津、大連、珠江、西安、蘭州、昆明、濟南、鄭州、石家莊等16個城市發現:伴隨著地攤經濟的快速升溫,白酒、啤酒消費進入一個爆發期,啤酒的消費份額遠大于白酒消費,但是白酒消費相比前段時間,早已達到爆棚的發展態勢。
蔡學飛認為,地攤經濟對酒類行業來說,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宣傳噱頭,如果酒企要做的話,對于品牌傳播,包括消費者教育或多或少有一點幫助,但對于產品銷售,實質性意義不大。地攤經濟本身就是一種零散的經濟消費,而且檔次感與酒類品牌匹配相差甚遠;地攤經濟是一種休閑經濟,酒類消費是典型的社交性經濟,消費差別還是很大的。
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汾酒、古井貢酒、國臺、習酒等全國品牌和區域品牌都在利用地攤經濟、夜經濟培育市場,在融入上采取了靈活多樣的營銷策略。青稞酒河北地推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全國10多個城市開展品鑒活動,利用餐飲、夜市燒烤等渠道,與消費者面對面開展互動活動。
河南仰韶酒業則舉辦“仰韶彩陶坊杯”打卡夜市挑戰賽活動。據了解,從即日起至2020年6月14日,凡是與親朋好友打卡地攤、夜市等場所并拍下共享美食、美酒的圖片/視頻,照片或視頻中應出現共飲“仰韶酒”的場景,并通過發布抖音短視頻的方式,參與到#“仰韶彩陶坊杯”打卡夜市挑戰賽#的話題當中并@仰韶酒業,便有機會領取價值536元的彩陶坊美酒兩瓶。
賈福春認為,從經濟上分析,地攤經濟必然增加就業機會和促進消費需求。當底層收入者收入增加了,消費自然會增加,從而帶動國內巨大的市場循環消費,受需求影響,白酒、黃酒、啤酒都會受益。特別是中低價格的白酒品牌產品將是此輪地攤經濟的直接受益者,黃酒和啤酒的量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