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讓激情在中國酒業燃燒
宋書玉表示,新的一屆中國酒業協會理事會,一定以堅定的政治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黨的領導,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抓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帶來的新消費機遇,認真貫徹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論斷,確定新任務、新舉措,積極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美好生活奉獻美酒。自覺、自愿、自律做產業進步的服務者,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為中國酒業的繁榮、健康發展盡心盡責,竭力前行。
在宋書玉看來,2020年,突發疫情,社會生活、經濟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后疫情時代又充滿了不確定性,在不確定中選擇確定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后疫情時代中國酒業要認清市場結構、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的變化,努力構建新的產業生態。認清標準體系、社會責任體系、文化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人才體系構建對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明確產業發展方位。
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將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履行理事會的職責,發揮在酒類產業領域的重要作用,協調解決酒業在后疫情時代面臨的各種困難。以創新發展為主題,轉變發展方式,強化健康發展模式,拓展服務內容,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繼續做好《中國酒業十四五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編寫工作。持續提升酒業基礎能力建設,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推動酒業經濟、產業和企業進一步實現進化和升級,增強酒業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著眼產業優化和產業效益格局的再造,確保產業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就沒有激情。“在新一屆理事會期間的產業經濟主要預期目標方面,在保證全產業產銷量穩定的同時,力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利潤超過2000億元。”宋書玉說。
技術創新、文化創新,讓“非遺”文保成為新亮點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酒類消費最大、最重要的市場,堅定品質自信、文化自信,世界美酒到中國,中國美酒到世界。與世界酒業相融相通,共享榮耀。與世界酒業同行共建世界酒業生態。
“傳承優秀文化,創新文化表達”。在本屆理事會文化建設上,最大的亮點是成立了中國酒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在中國酒類產業的傳承基礎上,對釀酒傳統文化進行再開發、再創造、再提升,構建統一的中國酒文化表達體系,通過梳理中國酒文化的發展脈絡和傳承機制,打造既傳承傳統,又蘊含現代生機的中國酒文化表達體系。
另一個亮點是與中華商標協會聯合成立了中國酒業知識產權保護委員會。
持續搭建中國酒類品牌與世界對話的平臺,助力中國酒類企業塑造全球品牌,通過品牌的全球化進一步推動業務全球化發展,全面提升酒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強化地理標志和證明商標保護作用,加大知識產權實施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合規使用,拓寬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渠道,將中國優秀的酒類品牌推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宋書玉對協會有更深層次的定位。
他認為,協會要做好會員的好娘家,誠心誠意服務會員,為會員所急所想,全面拓展服務寬度和深度,成為會員離不開的好娘家。做好政府的好參謀。深度調研產業發展需求,全面了解和理解國家對于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積極爭取產業支持政策,成為政府信得過的好參謀。做好消費者的好朋友,積極實施服務消費者計劃,了解消費需求,精準判斷消費趨勢,與消費者一起分享,一起快樂,成為消費者離不開的好酒友。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永恒動力,積極引導產業全面開展立足當下和放眼未來的一系列科研課題及項目,全面提升科技貢獻率。以智能釀造推動創新發展,緊密圍繞酒類生產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深入推進關鍵工序智能化、生產控制自動化和供應鏈優化,推動整個產業科技創新、工藝創新和管理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構建產業標準化體系。做好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協調好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組織機構的協同效應,強化標準建設在系統構建、體系準入、協調配套、追本溯源、科學表達等方面的優化和提升,促進標準頂層設計更趨科學合理。拓展產業標準建設范疇,強化產區標準建設、產品等級標準、生態釀造標準,提升和完善釀酒師、品酒師職業標準,積極構建酒體設計師、侍酒師、調酒師等新的職業標準體系。
正如宋書玉所言,深入挖掘傳統中國酒文化,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釀造技藝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技藝到記憶,從內部到外部,從國家到世界,推動中國酒文化在全世界范圍的傳播和認可。
積極倡導和構建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產業文化生態。
美酒釀造的最高境界為君子之釀和而不同,美酒各美其美,各表其美。重點從學術研究、文化傳播、國際交流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不斷改善以往我國酒文化存在理論體系不完整、史冊整理多欠缺和文化傳播方式方法不嚴謹,分散又無力,以及在國際舞臺上缺乏合作交流的平臺等狀況。
優化結構、創新消費,讓產區優勢品牌更凸顯
“持續對14個重點產業集群、6大名酒產區的發展進行共建培育,持續以系統性、立體化、全維度的標準體系,扶持名特優產區向更良性、更高質量發展。”如宋書玉所講,今后,將引領產業著力打造名優產區、特色區域、產業集群,扶持個性多元、國際表達的酒莊、工坊等新興商業模式,切實發揮出特色消費促進消費升級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創造產業發展新機遇。加強與產區政府、名酒企業聯動主導,共同培育名酒產區,圍繞產區標準體系建設、產區立法、產區文化、產區人才、金融、科研、市場全面推進名酒產區發展。
今后要不斷創新消費文化,理性、健康快樂的飲酒新文化必將成為美好生活的新文化。體驗美酒的產區生態之美、自然之美、風土之美。開拓品鑒藝術消費,個性化的創意與表達,新服務、新場景、新儀式、新體驗,云約酒,居家消費等都將粉墨亮相,閃耀登場。同時,實施中國酒業教育計劃,創新中國酒業教育體系,釀酒產業與教育產業相融發展,塑造人才培育聯動體系創新教育模式,打造國家、產業、院校、企業四級聯動人才培育體系,依照職業標準或考培標準完善三層架構職業的銜接晉升方式。積極鼓勵技能人才與技術人才交流互考,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啟動中國酒文化標準體系研究工作,圍繞酒的歷史、文化,尤其是在文化體驗方面,建立系列標準,通過文化標準的建立,為消費者提供更具象的、消費者可觸及的、能切實感受到能理解到的服務內容。并大力推進面向全社會酒類消費者的免費網絡直播教學,廣泛深入地進行酒類文化、科學、健康飲酒的普及教育。通過新職業培訓實現跨界融合,帶動酒業向成熟先進的服務型市場模式邁進,拉動酒類新消費動能。
與此同時,繼續推動產區向優勢名酒產區和美酒特色產區發展,著力打造特色經濟區域,合理布局產業結構,深化產業集群發展、集約化發展,拉動,提升產業鏈價值,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建立結構合理、優勢互補、均衡發展、區域優勢顯著、風格特色突出的產業新格局,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爭取相關產業政策扶持,對名優產區的重點龍頭酒類企業進一步傾斜,鍛造中國酒類產業的中流砥柱。
“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品質自信,消費自信,走向國際酒類市場,創新中國酒類產品國際化表達方式,品飲方式。讓全世界熱愛生活,贊美生活的人們與我們一起分享中國酒類產品的無限魅力。”宋書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