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北京朝批商貿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張嚴,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甘權,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杜小威,中國酒業協會白酒技術創新發展戰略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葛向陽,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秘書長劉海坡等領導以及行業相關人士參加了會議。
新舊交替的歷史節點的承接與展望
甘權在發言中按照白酒分會和科教裝備委員會兩個分支機構做兩部分匯報:“過去幾年,白酒銷售收入連續三年增長,產業利潤連續三年增長,總產量連續三年下降,規模以上企業連續三年減少。”
甘泉認為,今年受疫情的影響,1到5月的白酒產量是287萬千升,下降了9.7%;銷售收入2515億元,下降了5.05%;利潤總額553.26億元,下降了3.7%;全國規模以上企業虧損185家,虧損額7.93億元,同期虧損額上升了73.2%。
從整體的釀酒產業看,白酒消費在疫情期間受到的影響明顯小于其他酒類產品,截至今年5月,其銷售收入和利潤水平表現遠遠好于其他的酒類產品。從這一點上看,充分顯示了白酒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甘權就白酒產業技術發展情況進行了匯報。
針對白酒標準體系的建設,甘權談到,中國酒業協會作為全國釀酒標準委員會和全國白酒標準委員會準委員單位,過去五年間在全行業提升酒類標準化水平、積極完善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大力開展行業團體標準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首先,頂層設計更科學;其次,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顯著區域性特點的團體標準制定實施;第三,在品質表達方面,為了更好地實現產品的產區表達,維護良好的白酒生態特色,中國酒業協會牽頭制定了白酒生態產區和中國白酒名鎮等團體標準,正在制定中國白酒酒莊標準;第四,誠信體系更完善;第五,在生態保護方面,中國酒業協會參與制訂了酒類制造業水污染排放的標準。
對于白酒年份酒生產,甘權提到了企業準入需有五個準入條件,包括生產資質、生產能力、檢測能力、技術人員以及生產管理。而對于白酒體系中教育體系的建設,甘權總結道,過去五年中,協會在培訓教育方面完成了對行業近5萬人的專業培訓工作,其中3.8萬人通過了鑒定獲得國家職業資格。同時,甘權還總結了在今年自突發疫情以來,協會開展的一系列網絡直播教學的實踐情況。
最后,甘權重點從三個方面向大家匯報了下一步協會科教裝備委員會未來發展的幾點思考:一是創新融合發展,二是平臺服務的工作,三是要做一些深入的工作,就是凈化市場。
推動白酒業多方面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驅動著白酒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國白酒的智能化釀造、功能價值、安全控制等科技議題日益成為白酒行業升級關注的熱點。會上,白酒分會的各位領導專家針對這個話題作出了發言。
“白酒技術創新分為三塊:第一個是模式創新,第二個是科研成果,第三個是標準規范。”葛向陽在發言中指出。
葛向陽表示:“‘158計劃’把行業當中的部分的共性課題提煉,大家在行業當中進行探索;到3C計劃,我們已經把整個行業當中的共性問題進行提煉;再到白酒技術創新委員會時,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在行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引領行業科研創新的模式。這一方面是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另一方面引導行業研發的方向。”
葛向陽認為,總的研究方向包括三塊:第一塊是由基礎研究向應用研究的導向,第二是由單個科研院所向多家院所組合的導向,第三是由健康因子向風味功能體系的導向。
會上,杜小威就“白酒酒莊作為新的白酒生產和消費模式,是白酒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酒莊沉浸式體驗,讓消費者真實地感受到品牌、品質和環境的價值,酒莊酒則是消費升級的必然選擇”的問題作出發言。
杜小威指出,酒莊首先是酒廠,并且是有特色的酒廠,酒莊不是銷售產品,而是經營酒莊,通過產區的賦能、工匠的賦能、文化的賦能,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等各種方式與消費者建立聯系,引導消費者的認知,促進酒莊品牌的傳播,帶動產品的銷售。
“下一步,酒莊白酒委員會要思考消費者期盼我們做什么,酒莊企業需要我們做什么,政府要求我們做什么,我們又能夠做什么,圍繞這四個‘做什么’進行思考和工作,進一步構建協會的公信力平臺,使生產準入標準體系、文化體驗標準體系、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知識產權標準體系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大家一起為白酒酒莊的打造和運營做好服務工作。”杜小威說。
緊接著,針對白酒領域的老酒發展,劉海坡表示,老酒意味著稀缺,它有著難以估量的市場價值,有著歷經歲月陳釀的豐富滋味,每一瓶老酒更多的是承載了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
劉海坡提出,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未來的重點工作分為四個部分,大部分以一些活動形式來體現,第一是制定相關的團體標準和開展職業培訓,第二是陳年白酒的鑒定工作,第三是舉辦有助于老酒文化傳播的相關活動,第四就是組織開發名酒收藏產品。
此外,對于白酒行業而言,市場如同一艘大船,中國酒業協會市場專業委員會就是這艘船上的瞭望者,他能夠及時地預見和發現航行中的問題,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積極構建新型廠商關系,共同應對市場變局,成為了政府、酒企和酒商之間交流的橋梁。
對此,劉振國表示:“我們未來應首先深入開展行業的調研工作;第二是繼續辦好協會各項展會及活動,不僅僅是簡單的線下活動;第三,堅持人才培養;第四是積極開展與酒商相關的工作;第五做好消費者的服務;第六是建立酒類市場準入標準;第七是組織會員開展國際交流;第八是配合政府做好相關的活動計劃;第九是完善產區共建工作。”
露酒的春天與白酒分會并行
會議最后,宋書玉對各個領導的發言作出了總結,并特別提到了露酒的發展。
露酒是中國傳統酒的一種,露酒是以中國傳統的白酒、黃酒為基酒,通過浸劑、浸泡、浸蒸或者利用現代生物提取技術提取的風味物質添加到其中而釀制成的酒。我們給露酒一個非常標準的定義:第一是中國的傳統酒,第二一定以中國的傳統酒為酒基,第三是用食品新資源,可以采用傳統工藝,也可以采用創新技術。我們要與時俱進,露酒是什么,我們要把它說清楚。
把它說清楚,露酒就找準了方向,那么未來就有非常好的前景。
露酒是中國傳統酒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的古老酒種之一。露酒從誕生之初就探索以酒健體,以酒養生,它的目標一直沒有變。
露酒是創新的典范。今日露酒在領軍企業酒的帶領下,應用現代活性物質提取技術,創新提升品質,實現了多風味、多樣化,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成功演繹了老酒新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