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業動作不斷
當前,疫情防控趨于穩定,社會復工復產逐步展開,下半年白酒銷售的旺季也即將到來,在拉動內需的大環境下,白酒企業如何把握機會?
早在3月,茅臺技術開發公司領導班子在與9位全國總經銷商連線座談時再次提出,2020年茅臺技開將取締低端濃香產品和醬香產品,全力打造提品質、樹品牌、塑品位的“三品工程”。
7月份,瀘州老窖針對國窖1573密集發布了六道“通知”,涉及到停貨、零售價上調和取消商超扣點等多個方面。彼時,就有經銷商推斷:“這一系列動作可能在為國窖1573提價做鋪墊。”
7月18日,“夢之藍M6+2020經濟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行。這是即將在江蘇13個地級市開展的“夢之藍M6+”系列經濟論壇中的首場活動。
8月14日,由汾酒主辦的“汾享·我們的語言”系列主題高端品鑒會在北京舉辦。此外,水井坊、舍得、古井貢、酒鬼酒等也動作不斷,加緊布局。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趨好,全社會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放開,白酒市場逐漸恢復正常的經營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白酒茅臺、五糧液在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仍然實現逆勢增長,其股價也創出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6月,規模以上白酒銷售收入2736.68億元,同比下降1.27%;利潤729.92億元,同比增長2.22%。銷售收入下降速度已經大幅收窄,且利潤實現正增長。對此,山西證券分析指出,“二季度以來,隨著白酒消費需求回暖,龍頭酒企積極采措施維持價盤穩定,促進酒企穩定發展:茅臺加快直營渠道理性穩價,五糧液多措并舉進行挺價,部分次高端和區域龍頭淡季提價。疫情影響下,強者恒強,馬太效應更加凸顯,且隨著中秋、國慶旺季的到來,有望加速恢復,重視名酒長期價值。”
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2019年的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說明居民消費正在優化升級,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雖然疫情改變了居民短期消費傾向,但改變不了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隨著政府“拉動內需”等政策的實施,加之對消費行業的支持,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將再一次提升,從而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這也將助力我國的消費行業需求快速回升,推動白酒產業快速發展。
醬香熱潮下,新品類異軍突起
長期以來,白酒市場一直被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壟斷,其他香型酒所占的比例較小。但隨著消費形態由“聚飲”向“獨飲”的轉變,消費價值也從“豪飲”走向“健康飲”。醬香熱愈演愈烈,白酒走入高附加值時代。隨著消費者專業知識的增長與觀念的變化,大浪淘沙之下,具備實力的醬香型白酒企業必將從中長期受益;而對于安于現狀,缺乏質量把控與堅守,醉心于炒作概念的商家而言,醬香型白酒的錢會賺得越來越難。另一方面,醬香酒整體上仍呈現一家獨大、眾家太小的局面,這也造成了規模數量與總體質量水平不匹配的窘境,給未來該香型爆發式增長留下風險隱患。而在醬香核心品牌茅臺的帶領下,在郎酒、國臺等企業的助推下,醬香白酒產能得到較大的擴張,為醬香型白酒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醬酒熱下,濃香、清香作為原本壟斷型品類有著固有的群體。近幾年,“二鍋頭”異軍突起,這代表了城市消費群體的新變化。以往在北京市場,二鍋頭主要以牛欄山、紅星兩大品牌為代表,消費群體也以老北京為主,但隨著主流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國際化大都市的消費群體已經完全接納了二鍋頭的概念與產品,二鍋頭也隨之突破北京局限,在長江以北市場找到位置。
主力二鍋頭企業的外線作戰,為內線企業提供了機會與空間。從2017年起,華都、皇家京都、北京二鍋頭酒廠等多家實力北京酒企不約而同地推出自己的二鍋頭新產品,在京城刮起一股“二鍋頭熱”。隨后以“二鍋頭”為品類支點,牛欄山珍品紅標、品鑒、紅星高照、永豐出口型金瓶、小方瓶等多款產品通過包裝升級受到市場追捧,繼而市場擴張到天津、河北,產品系列不斷擴大。二鍋頭品類在區域年輕消費者中的口碑與辨識度、認知度快速提高,有力地促進了京津冀白酒市場的發展。
拉動內需下,國產高端啤酒能否破局
隨著經濟形勢的穩步復蘇,投資、消費拉動的空間依然存在,比如現在提出新基建、擴大餐飲業復蘇,就創造了很好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20年1~6月,中國累計進口啤酒28.53萬千升,同比下降22.7%;金額為23.32億元,同比下降15.1%。2020年1~7月,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2120.02萬千升,同比下降8.57%。從數據上看,啤酒進口量和國內產量雙降,但存量市場競爭下,集中化發展下的啤酒行業的利潤率不斷提升,青島啤酒等領軍企業仍在走生產規模化、產品高端化的路子。
進入6月以來,啤酒行業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天氣轉熱消費者對于啤酒的消費明顯增長,青島啤酒節就是立足國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現。
目前,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均實現了全國化布局;從市場份額來看,華潤雪花約占我國啤酒市場的23.2%,青島啤酒約占16.4%,百威約占16.2%,燕京啤酒約占8.5%,嘉士伯約占6.1%。在此基礎上,國內啤酒市場高端化趨勢已成定局,酒企不止在推出高端產品方面頻頻發力,同時呈現出“團戰”的趨勢。以華潤雪花并購喜力中國為例,可以說,收購喜力中國是華潤雪花進入高端戰的開始,也是華潤雪花聯手喜力,叫板百威的開始。
對于啤酒行業,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消費結構轉型仍將持續,高端化發展的方向不會發生改變。在此背景下,毫無疑問,啤酒行業將加速洗牌,產品更迭與升級速度將會越來越快。疫情對啤酒造成了非常直觀的傷害,但隨著疫情防控的趨好,啤酒的快速恢復能力同樣驚人。在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碎片化的市場中,借助拉動內需的政策號召,國產啤酒有如何表現,我們拭目以待。
葡萄酒夯實基礎,扭轉逆勢
從20世紀80、90年代風行的干紅熱,到如今“國人喝國酒口號”的提出,國產葡萄酒在與進口葡萄酒數十年的“共舞”中,雖然屢屢遭遇進口酒的價格和品質“PK”,但國產葡萄酒人始終堅持好酒是釀出來的,更是種出來的理念。新疆、蓬萊、懷來等產區數十年如一日種植適宜當地風土的釀酒葡萄,推行適宜不同地域飲食文化的產品,累累碩果值得肯定。雖然來自國產葡萄酒的統計“不那么好看”,在持續擴大內需的背景下,假以時日,國人喝國酒的風潮會如春風化雨般,滋潤更多國人的心田。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葡萄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祖明指出,雖然此次疫情對葡萄酒行業產生影響,但如果處理得當,也可以起到帶頭作用。善于啟動增量市場培育、真正打造產品和品牌的企業將會開拓更多空間。
如今,中國的中產階層正在快速崛起,葡萄酒價格在100~300元和300~600元都有機會。隨著下半年國家開始調控拉動內需,葡萄酒的發展機會將更多。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集團董事長楊光曾表示,精品葡萄酒的興起符合時代和消費趨勢。堅持做KOC(關鍵意見消費者),調動周圍的消費領導者,從消費端開始開發葡萄酒消費場景。
正如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張敏指出的,當前,居民消費需求釋放的制約因素仍然存在,消費品市場規模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近幾個月以來,市場銷售降幅不斷收窄,消費市場呈現明顯復蘇態勢。下一階段,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六穩”工作扎實推進,“六保”任務不斷落實,促消費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消費品市場有望繼續改善。于酒業而言,其社交屬性并沒有改變,隨著雙節的到來及下半年展會、論壇等活動的有序開展,白酒、葡萄酒的商務消費及個人消費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