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全國白酒文旅融合的旅游總體營收中,僅仁懷市就實現接待游客1097.4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1.57億元,年游客入住率每年增長20%以上。
在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看來,伴隨著消費者理性消費的崛起,結合區域文化特色,從文旅方面來提高消費者體驗感,從而帶來產品價值提升,是大勢所趨。
酒旅融合,呈現出“1+1>2”的成效
8月13日,在茅臺集團與仁懷市政府舉行的座談會上,再提發展茅臺旅游。雙方圍繞整合旅游資源、優化業態布局以及推動酒旅融合等內容展開。下一步將組建工作專班,加快制定工作方案,做好發展規劃,從“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著重發力,梳理旅游產品、整合旅游資源、布局旅游線路,挖掘地方文化,充分優化產業和空間布局。
《華夏酒報》記者從仁懷市文化旅游部門獲悉,近幾年來,仁懷市委、市政府以酒帶旅、以旅促酒,實施了酒旅融合發展戰略舉措,積極打造茅臺國際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該市有赤水河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8個、4星級酒莊4個。如今,呈現出酒帶旅、旅促酒的良性互動態勢,實現了酒業與旅游業比翼齊飛的良好發展局面。
新營銷咨詢培訓專家賈福春認為,茅臺集團與仁懷共同打造旅游城市,符合茅臺集團酒旅結合的戰略。通過酒文化與旅游資源結合,可以帶動仁懷經濟,提升旅客對茅臺酒的熱愛和了解。茅臺鎮要從長遠出發,不能以透支環境發展代價來發展經濟,城市轉型是必須的,仁懷要通過酒旅結合,進一步提升仁懷城市品位和形象,實現產業轉型。同時,茅臺集團通過旅游互動,與消費者展開深層次的交流體驗,對擴大茅臺酒的宣傳和推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國公布第一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中,在四川白酒板塊,瀘州老窖集團等17家酒廠名列其中。去年,射洪舍得酒文化旅游區和敘永中國沈酒莊景區成為4A級旅游景區。目前,五糧液、瀘州老窖、舍得酒業、川酒集團、沈酒、玉蟬等四川省內知名酒企也在探索酒旅融合的發展道路,白酒酒莊、白酒特色小鎮在四川遍地飄香。
中國沈酒集團董事長沈鴻林告訴《華夏酒報》記者,2018年,沈酒確立了酒莊發展道路,現有兩大酒莊,中國沈酒莊旅游景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古法釀酒車間,有丹霞地貌內長達5公里的地下沉香洞、沉香井和正在建設中的世界最大的單體藏酒地下庫,還有按星級標準打造的沈酒白酒溫泉酒店及民宿民居、生態垂釣互動項目、沈酒文化廣場,有沈酒文化博物館、酒文化浮雕群、沈家大院、沈氏文化陳列館、鴻林書院等。
在文旅白酒融合發展上,河南白酒板塊可謂發展迅猛,10多家白酒企業紛紛開展“文旅+酒莊文化”的創建活動。2017年5月,河南蔡洪坊酒業有限公司在國內白酒行業的酒旅融合發展尚未成為行業熱點時,就已經開始試水。同年8月,總投資5億元的蔡洪坊文化產業園項目奠基動工。按照廠縣同興、共謀發展的戰略思路,蔡洪坊酒業融合新蔡縣域資源,傾力打造全域旅游,加速發展蔡洪坊工業旅游、白酒文化旅游,傾力打造蔡洪坊酒文化旅游體驗帶,形成了“蔡洪坊探秘游”“濃香蔡酒體驗游”的文旅路線。
在文化產業的帶動下,新蔡縣走出了一條“白酒+旅游”“工業+旅游”的特色路徑。河南蔡洪坊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華介紹,去年,蔡洪坊酒業迎來了旅游爆發時期,全年共接待游客8萬人次,直接帶動銷售收入500多萬元,開啟了“文化+酒旅”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消費升級,酒莊文旅動力強勁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表示,中國白酒產業經歷千百年的歷史傳承和數十載的現代發展,其品質與價值表達體系可概括為歷史文化、釀酒技藝和品質稀缺三大要素,未來白酒品質與價值的表達方式將主要表現為產區表達、酒莊表達和標準表達。其中,酒莊是中國白酒品質與價值的新表達。
四川宜賓南溪區酒產業規模已達14萬噸每年,產值突破48億元,為南溪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凝聚了有力支撐。今年6月27日,計劃投資12億元打造的集白酒生產、酒文化體驗、養生休閑于一體的重點項目“南溪雙龍井養生莊園”在宜賓南溪區興建。該項目將深耕洞藏酒產業,酒文化冰雕博物館、酒文化3D藝術館、封神文化蠟像館、伏羲八卦音樂噴泉廣場、陳塘關等主題文化景點。屆時,將開啟具有濃郁酒香的白酒之旅。
今年8月1日,伴隨著“仙門山水十里畫廊——首屆仰韶酒莊曲水流觴嬉水節”的啟動,河南仰韶酒業按照“酒文旅”融合的思路,從2017年著手布局仙門山,打造陶香酒洞藏基地,在藏養上著力打造一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旅游休閑度假區——仰韶酒莊仙門山初具規模。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侯建光表示,今后,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里,快速發展的仰韶酒業,將巧妙借助仰韶酒莊仙門山,強力助推仰韶品牌再上新臺階,完美實現仰韶彩陶坊品質在洞藏環境下的大提升。
蔡學飛認為,酒莊建設與深度旅游在體驗經濟崛起的大環境下,特別是碎片化傳播時代,推動酒企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非常多,主要的作用是通過對于白酒釀造、生產與消費環境的深度體驗與互動,從而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品牌溢價,新的品牌形象認知與較高的品牌忠誠等,由于是深度沉浸式消費,因此,更加有利于白酒的口感培育和產品推廣,對于客戶開發與維護都有著很大的價值。
白酒產業小鎮是一個具有現代配套、產旅融合、產業開放的結合體,承擔的是一個城市配套、振興鄉鎮、促進文旅發展的城市化使命。今年,總投資百億、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郎酒莊園已對外開放,形成了文化旅游觀光、品鑒體驗、定制高端等產業鏈。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表示,郎酒要扎根莊園,確保在5—10年后,擁有30萬噸基酒,未來把郎酒莊園打造成世界級莊園、白酒愛好者的“圣地”。
在貴州國壇酒業董事長蔡孟珂看來,建設國際醬香酒莊及醬酒名鎮首先要把窖藏和農業種植相結合,構建世界頂級酒莊;發展酒莊旅游深度體驗(旅游)產品,推廣精品游。其次是大幅提升酒店、民宿的配套和標準,依托會展、博覽、CBD等強大的功能配套,大力發展商務、會議、團建等旅游產品。同時,要進一步堅定“打造生態仁懷,保護醬香命脈”的戰略思維,建設國際化社區,引入高標準康養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迎合“中國國酒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的規劃建設目標。以旅游產業疊加醬酒產業,讓它們產生協同、共振,加寬“仁懷醬酒產業”的護城河。
“從文化品牌的角度來說,文旅是酒類體驗式營銷的重要形式,我們都知道,中國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更是區域文化的一種象征,正是這種區域差異性帶來了不同品牌之間的文化差異,從而塑造了中國白酒的豐富性,因此,‘文旅+酒莊’對內可以強化企業本地資源優勢,對外可以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并且符合酒類消費的趨勢,是中國酒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與方向。”蔡學飛說。